确保机器人与机床“你呼我应”

——记陕西汉德车桥公司陈海江创新工作室

来源:李江波 浏览: 20

34.jpg

    11月23日一上班,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加工中心,设备维保工王柳打开机床防护罩,清理罩内铁屑,检查导轨丝杠及轴承的润滑状态,一切维保妥当后,安好护板,最后涂抹防锈油,整套工序一丝不苟。这是陈海江创新工作室每一天的打开方式。

    创新工作室是个由技师、助理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组成的强大技术团队,他们一方面聚焦创新驱动为生产设备赋能,一方面及时高效解决生产瓶颈、确保设备健康高效运转。

1000台机床有了“大脑”

    2016年,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公司决定将1000余台手操机床改造成自动化机床,创新工作室全体成员成为这场“技改大手术”的主力。

    “难点难在线体上新增的机器人怎样能和机床实现互联互通。”陈海江说。一次,调试信号时机器人和机床的信号都畅通,但在联机调试时,机器人有一个抓料动作老是出现卡滞,技术人员把机床信号和机器人信号仔细地检查了一遍又一遍,都没发现问题所在。

    “我们没有灰心,而是迎难而上。在机器人上面安装一个信号实时捕捉器,来捕捉机器人和机床之间的逻辑关系,天天跟踪。”创新工作室核心成员张金权回忆说,最终依靠信号实时监控的“火眼金睛”,发现有一个信号会有一闪而过的短暂中断,技术人员“顺藤摸瓜”顺着这个信号捋下去,发现是PLC和机器人之间的“握手”程序逻辑弄反了,经过调整后,机器人和机床的沟通顺畅无碍。

    创新工作室成员个个铆足劲,开不完的研讨会,编不完的程序,没完没了的加班加点……终于完成机床自动化升级改造,让1000余台机床实现了与机器人“你呼我应”。升级改造红利看得见摸得着,操作工人减少了70%,生产效率提高了20%,机床故障频次低于50%。

向精益创新要效益

    创新工作室通过开展针对性攻关解决生产上的疑难杂症,让集体智慧在精益创新上释放能量。

    2022年,经过半年时间的现场观察和反复试验,由陈海江主导的改进机床排屑器控制方式,将原来采用增加机械分离装置的方法,改用PLC程序控制,由硬件控制改为软件控制,增加中间停止动作,使带冷却液的铁屑在排屑器斜坡处暂停一段时间,实现冷却液回流,年节约电费和废料处理工费45万元,获评公司首创成果奖。

    创新工作室创新成果累累,其中Mynx650立加主轴定向检测方式成为公司首创,将原装外置编码器改为接近开关,实现同样功能,彻底杜绝因编码器进水导致频繁报警问题,一次性降低备件成本1.1万元。他们自主完成的VMC2100B立加内部大修,各项精度均达到出厂精度要求,试切三坐标均合格,节约费用14万元。

    凝心聚力敢于啃硬骨头,创新工作室每年有40多项改善创新项目落地显效,保障产线上的设备高效运转,为提质增效添砖加瓦。

一支有亲和力的团队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90”后的陈海江是创新工作室成员中偏年轻的一员。在同事伏亚芸眼中,“陈海江技能高知识面广,没架子,有亲和力。他尊重年长同事,关心年轻人的成长。”

    谢金波来工作室时间不长,陈海江便收他为徒,经常到作业现场手把手给谢金波演示操作技巧,教谢金波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工作室是个温暖上进的大家庭,不管是下班的路上,还是在餐厅的饭桌上,只要我向任意一个成员问问题,他们都毫无保留地给我答疑解惑。”谢金波说。

    在“传帮带”的同时,创新工作室每年开展各类培训26次,培训386人次。18名技工通过FANUC中级认证,2名技工晋升为技师,2名技工获得“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

    “成绩是过去的,未来任重道远。”年轻有为的陈海江已为创新工作室规划了未来3年的奋斗目标:每年完成改善创新项目48项,师带徒培养技师3人,培养核心人才3人,为公司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李江波)



0
@西安市民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