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旅携手破圈 链出一片新天地

来源:李卫 浏览: 31

    旅游需求迅速释放,品质游逐渐流行,文化游成为热点,热门景区人气爆棚,古都西安汉服飘飘,古老与现代交相辉映,文旅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2023年,陕西文旅市场火爆,亮点频出。

    陕西加大文旅产业谋划力度,加快重点文旅项目建设进度,聚力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文旅产业“链”出一片新蓝海、新天地,激活了文旅市场的“一池春水”。

科技创新  产业融合

    在陕西文旅产业发展中,文旅龙头企业发挥着主力军作用。

    “去年夏天,我在网上看到了暴雨中的《长恨歌》视频,特别想来现场看一次。往年,《长恨歌》冬季会停演,没想到现在还有冰火《长恨歌》,而且颜值更高,更有文艺范儿。”一位来自广东的游客在观看了冰火《长恨歌》演出后说。

    在全新的火焰特效系统、山体激光特效系统、发光防滑舞台板、石墨烯加热等一系列新技术、新设备加持下,现代科技与文化景观深度融合,给观众带来了冰火《长恨歌》的震撼观感。

    《长恨歌》加冰火《长恨歌》接档演出模式,推动实景演艺实现全季演出,有效促进了周边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发展,拉动地方经济增长。2023年,《长恨歌》全年演出836场,接待观众214.4万人次,直接收入5.61亿元,带动华清宫景区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形成陕西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现象”。

    科技赋能、创新驱动,陕旅集团利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旅游消费场所,打造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通过科技创新,白鹿原影视城先后打造了“夜谭系列”“翱翔系列”“穿越系列”等科技体验项目,成为陕西非城市景区消费变革与科技包装的典范。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有力助推陕旅集团驶入企业发展快车道。2023年,陕旅集团累计接待游客4971.83万人,较2022年同期增长149%,较2019年同期增长37.65%;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2.18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46.53%,较2019年同期增长2.71%。

    “下一步,陕旅集团将用足用好科技创新、产业融合这两大法宝,在‘教旅融合’‘工旅融合’‘交旅融合’‘乡旅融合’等领域继续突破,为企业持续转型发展和打造陕西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贡献更大力量!”周冰说。

重点文旅项目遍地开花

    1月22日,由西旅集团投资建设、中建八局承建的西安文旅中心项目A座主体结构封顶。这标志项目建设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西安文旅中心项目位于南三环与雁翔路交会处东南角,坐拥雁翔路国家级文化产业聚集区中心地理之优势。该项目是省市重点文旅项目,建成后将发挥文旅产业优势,形成办公、酒店、商业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塑造西安乃至西北区域文旅融合综合展示区。

    近年来,西安不断推动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和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长安乐、长安云、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等一大批城市文化新地标已融入市民文化生活。文化与旅游的携手“破圈”,塑造新业态、带来新消费,提升着这座城市的幸福感与满足感。

    西安文旅发展是全省文旅产业集群建设快速发展的有力例证。在陕西,重点文旅项目遍地开花、竞相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陕西谋划“四个一批”文旅重点项目388个,总投资171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4%、5.6%;开工、投产项目304个,总投资1577.8亿元,丝路欢乐世界、铜川花月荟等21个项目建成运营,西安太古里、宝鸡吴山景区、甘泉大峡谷、石泉金蚕小镇等一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大文旅”引领  “链群式”推进

    去年以来,旅游市场进入恢复发展的快车道。陕西文旅行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的决策部署,坚持“大文旅”引领、“链群式”推进、“大统筹”保障,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强劲复苏、高开稳进、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文旅一盘棋谋划。陕西顺应高质量发展新变化,突出全省文化旅游领域最具基础、最有优势、最富活力的业态,布局建设旅游景区及线路、文娱演艺、文化创意、会展经济、商旅名街、出版印刷发行、体育(赛事)经济、乡村旅游8条重点产业链群,推动形成迭代升级、链式发展的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集聚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陕西引导产业链群聚集,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西安历史文化、延安红色旅游等特色产业群提质增效明显,演出服饰、毛绒玩具、秦巴生态康养等产业子群渐成规模。去年以来,陕西遴选优质产业链项目97个,总投资1394.84亿元;举办重点文旅产业链项目招商引资推介会,61个项目签约,总签约金额达223.48亿元。

    通过聚合优质资源,陕西文旅行业打通产业上下游全链条,挖掘不同领域的消费潜力,形成了更多消费新场景新模式新供给,全方位提升供给水平,不断激发出消费市场活力。           (李卫)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