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挂面的“实心”路

来源:全媒体记者 孙雯 赵文青 裴雅乔 浏览: 32

12.jpg

    进入腊月,就到了周至县北辛头村村民最忙碌的时候,这里是远近闻名的挂面村。1月29日,记者来到北辛头村,见到很多村民家门口晾晒的挂面,如瀑布般悬挂在3米多高的架子上,洁白、光滑、细若银丝,在阳光的照耀下,颇为壮观。

守艺的手艺人

    庞养明是村里手工挂面的老手艺人,今年60岁的他已经有42年的挂面经验。“做手工空心挂面非常辛苦,一般人真的坚持不下来。”庞养明一边站在两米高的架子上挂面,一边告诉记者。

    要做出好的手工挂面,需经过和面、揉面、盘大条、盘小条、醒面、上面、开面、挂面、晾面、收面等十余道工序,这个过程,全靠一双手。庞养明伸出双手向记者展示,粗糙的手背和手掌上,几处皲裂十分明显。

    和庞养明一样,朱朋霞、刘运会夫妇也一直在家里做手工挂面。70后的他们每日凌晨2点起床,查看面团发酵的情况,而后再为做挂面忙碌起来。

“家里有80岁的老母亲需要照顾,儿子儿媳去西安打工了,孙子也在家里放着需要照看,还有猕猴桃地要管理,家里实在离不开人。”刘运会说,做挂面,虽然辛苦,但既能顾上家里,也能有一定的收入,自己很满意。

    说话间,刘运会的母亲已经把当日用完的挂面杆清理干净了。

电商打开致富路

    “每天纯手工挂面可以做200斤,但也需要两三人共同完成。”朱芳娟告诉记者,做挂面要靠天吃饭,挂在面架上的挂面,要经过阳光和空气的“塑型”,只有晴天才可以做,因此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是朱芳娟一家人每天的“保留节目”。

    “一共4斤,给20元就好。”朱芳娟的丈夫冯亚宜正在接待从隔壁村来买挂面的两位婶子。每天除了有上门来购买的顾客外,大多数货都是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出去,挂面已经远销福建、广东、湖北、云南、长春等全国各地,其中很多都是回头客。

    “特别是腊月过年前,这是挂面销售的旺季,根本不用担心卖不出去。”冯亚宜的喜悦溢于言表。

老手艺焕发生机

    手工挂面每一根都是空心,柔瓤、好消化,是当地人红白喜事和走亲访友的必备物品。

    “北辛头村的挂面技艺可以追溯至宋朝,如今村里共有75户制作手工挂面,每年可以带来经济效益350余万元。”北辛头村村主任刘江鹏介绍道。

    去年,庞养明的儿子也开始学习制作挂面。如今,庞养明已经不需要早起,儿子会熟练地完成盘面、分条等工序,他只需要在太阳升起时,帮忙开面、晾面就好。

    下午16时不到,满街晾晒的挂面都已经收回,庞养明和妻子负责将挂面整齐摆放在不锈钢制成的大案板上,儿子和儿媳分切、包装,一天的工作这才算全部结束。

                 全媒体记者 孙雯 赵文青 裴雅乔

记者手记

    近些年来,手工制作的东西越来越受欢迎。手工挂面、手工蜡染、手工造纸,大家似乎越来越能看到手工制品里面所传承的智慧,所蕴含的文化,所传递的温暖。

    我们看到了北新头村手工艺人的坚持,也感受到了传承的力量。感谢他们为我们带来的舌尖上的精彩,也祝福他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