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演冬训备战新春舞台
“人呐喊、胡笳喧、山鸣谷动、杀声震天,一路行来天色晚,不觉得月上东山……”1月26日,室外寒风呼啸,室内热情似火。
推开西安演艺集团所属的百年易俗社排练场大门,“梅花奖”获得者惠敏莉和一众青年演员正在排演《杨门女将·出征》。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数九寒天中,西安演艺集团旗下各文艺院团的排练场中一片“热气腾腾”,演职人员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一年一度的冬训,伴随春节的日益临近和“西安年”氛围愈加浓郁,各院团在冬训中加紧准备迎新春舞台剧目。
忙打磨 多台新戏蓄势待发
《杨门女将·出征》是易俗社冬训的复排重点作品,将于新春演出季正式和广大戏迷相见。
惠敏莉饰演《杨门女将·出征》里的穆桂英。几遍唱排下来,她的额头上已渗出汗珠,但她没有丝毫疲态,在没有轮到自己的唱段时,便给和自己搭档的年轻演员说戏指导。
“易俗社已有几十年没有排演《杨门女将》,这次在复排版本中启用了大量青年演员,就是希望以青春靓丽的阵容,让观众在春节感受古老秦腔的‘老树繁花’。”身为社长的惠敏莉说,剧社里的年轻人以排代训,“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梨园行的老传统,在练功房里挥洒汗水、保持状态,青年演员每天都有进步。
利用训练档期为新春舞台“上新”的还有西演·青年团。除了春节期间在西安、宝鸡,商洛三地为广大戏迷精心准备了31场演出,为春节演出准备的新排大戏《宝莲灯》也进入冲刺阶段。《宝莲灯》的故事家喻户晓,作为神话传说,这一作品尤其适合以奇特的舞台表演方式呈现。“秦腔的很多技巧、绝活最擅表现此类题材,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广为流行的经典唱段,身怀绝技的青年新秀……相信《宝莲灯》会是一部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精品力作!”西演·青年团副团长张涛说。
精业务 轮番上阵大比武
这两天,西演·西安三意社的排练场成了剧社演员们的“必争之地”,演员们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踢腿、翻身、把子功等练习,汗水湿了练功衣。
配合冬训,三意社业务考核正式展开,从演员、乐队及舞美队人员都将轮番上阵参加业务大比武,大家抓紧一切时间进行业务强化。
“冬训对于戏曲院团来说,不仅能让演员提升个人水平保持状态,还能传承戏曲精神。除了基本功训练,社里不久前还开启了秦腔艺术专题培训,邀请行业专家通过满满的专业知识课,提高演员的业务基本功积极性。”三意社总经理助理刘戈兵说。
西演·西安儿艺的冬训更是丰富多彩。通过理论集训和形体集训两大板块,对所有演职人员开展了半个月的集中培训。从《“冲突律”解析及表演实践》《什么样的作品才算好作品?作品主题剖析》的主题理论授课,到以电影《远山的呼唤》为例的欣赏讨论,再到特聘教师指导的专业形体集训……冬训的各个环节,为未来的西安儿童剧创排提供更多的创作思路,打造更多的艺术人才。
西安儿艺院长王丽虹表示,“西安儿艺每年都会固定开展演员技能训练,可以说已经形成了长期、有效的训练机制。随着剧院业务工作的逐渐增多、新入职演员的不断增加,每年的技能训练不仅成为一项训练活动,而且能够让演员们了解儿童戏剧艺术的多种表演方式。”
忙“备菜” 精彩将在冬训中呈现
在西安演艺集团,很多部新春舞台演出剧目在各个院团的冬训中被提前“剧透”。西安市说唱艺术团加紧排练的相声系列课本剧;西安市豫剧团正如火如荼准备《王佐断臂》《大祭桩》等10余台贺岁大戏;西演·西安歌舞剧院参与演出的《无界·长安》,在2023年进行了59场演出,这一演出目前正在“升级中”,将继续与广大观众见面;西演·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的《特种兵》、西安话剧院的话剧《红箭 红箭》《延水谣》也在提升打磨中,将为观众送上新春舞台上的“精神洗礼”。
(李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