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职工关切 传递基层声音
在2024年西安两会召开期间,代表委员们经过大量调研,形成了一份份传递职工心声的提案议案,针对目前职工广泛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出台劳模出行优待政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关心关爱劳模,为他们工作、生活、学习创造条件。西安市现有市级及以上劳模共4006名,市总工会对部分劳模进行了走访调研发现,公交、地铁等公共绿色交通工具是大多数劳模的首选交通工具,能否在乘坐公交、地铁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是很多劳模共同的心声。
政协委员陈曦带来的提案中,西安市交通局、西安市公共交通总公司、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等相关部门可出台劳模出行优待政策,西安市级及以上劳模、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可免费或优惠乘坐公交、地铁;市文旅部门可出台劳模旅游优待政策,西安市级及以上劳模、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国有A级旅游景区可享受门票全免优惠,民营A级旅游景区可享受首道门票5折优惠,进一步彰显西安市委、市政府对劳模的关爱关怀。
加大新业态劳动者劳动保障力度
对政协委员冯丽梅来说,今年她带来的提案关注重点放在加大新业态劳动者劳动保障力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下,对新业态劳动者的关爱越来越具体而微。
冯丽梅表示,快递员作为新业态群体,用工灵活度高、流动性大,极易发生工伤事故,她提出应加快新业态劳动者劳动保障制度的完善,将更多基层快递网点纳入到工伤险范围内,给予部分守规守法的快递员安全生产奖励,正向激励“快递小哥”安全出工,从源头减少快递运输过程中的事故概率,让“快递小哥”跑得更安心。
加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
当前,西安市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持续呈现总量高位运行与办理难度加大并存的态势,“案多人少”矛盾更加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市人大代表李元彬建议,应充分发挥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样板效应”“示范作用”,对有调解能力、经验的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给予政策和专项资金倾斜,带动提升基层调解组织整体效能。
他建议,深化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加强市、区两级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建设,将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向纠纷源头和前端延伸,不断提升基层劳动争议纠纷化解的工作质效。通过做实“小调解”推动“大治理”,不断提升矛盾化解效果。
修改完善技能培训补贴标准
今年,市人大代表张晓晖带来了关于修改完善技能培训补贴标准的建议。在调研中,他发现,当前就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制定不科学不完善、线上线下培训补贴标准一致,导致大量培训机构采用成本较低的线上培训方式,而财政负担的培训经费却居高不下,培训机构为获取较多的培训补贴,只要参加培训的人员几乎全部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培训效果较难客观评估,培训实效也大打折扣。
他建议市级人社部门尽快修订完善相关规定,制定线上、线下两套课时补贴标准,下调线上培训课时补贴,对创业培训和知识技能型培训原则上采用线上完成,有效降低培训经费,减轻财政负担。细化就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区分职业资格证书和培训合格证书两类补贴标准,使补贴标准更加科学精准,最大限度引导培训机构提高培训质量,切实提高培训资金实效。
全媒体记者 唐玉洁 张怡雯 赵文青 裴雅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