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名字 叫城市“扮靓师”

——记西安市新城区绿化队

来源:臧慧 浏览: 5

    “3·12”植树节前夕,记者在西安市新城区咸宁路见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手拿铁锹,在机非隔离带里一铲、一踩,一撬、一扬,不一会,一个个树坑已挖掘完毕,随时等待着树苗的“入坑”。

    这群人,就是西安市新城区绿化队的队员们,他们用树木装点大街小巷,扮靓城市街景。平日里,队员们似乎有些“神龙见首不见尾”,大家只见得到一棵棵茁壮的大树、一片片绿油油的草坪,却见不到这些美景背后的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样一个略显神秘的群体,看看“城市扮靓师”的工作日常。

栽、剪、掏、灌、修、抢、护

    所谓“栽、剪、掏、灌、修、抢、护”,其实是绿化队的日常工作,即城市公共绿地内绿化苗木的补栽、修剪、清掏、浇灌 、绿化设施维修、绿化应急抢险和植物保护。

    “我们要对全区的122条道路的绿化,和2.2万余株树木负责。”队长石明说,绿化队共有三个班组,即巡逻班、生产班和抢险班。

    走上街头,走过巷尾,说起每一棵苗木,巡逻班的队员都如数家珍。“日常工作中,要对检查中发现的树枝影响建筑安全、遮挡交通设施等问题,逐一造册登记及时修剪,减少树木在生长过程中与城市公用设施之间产生的矛盾。”石明介绍,巡逻班发现异常,下来要生产班“出手”了。

    “之前,双元巷有150余株杨树严重老化,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但巷内道路狭窄、居住区密集、车辆停放无序。”石明说,针对这一情况,生产班夜间连续加班作业15天,采取“截杆复壮”的方式,将原本高大的杨树七米以上树冠进行去除,控制顶部优势,降低杨树的高度,减少迎风面,降低发生倒伏折断的概率。同时,抑制杨树的生殖生长,减少杨树飘絮。在降低老化杨树对附近居民不利影响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现有的高大乔木。

“这是一门学问”

    生产班负责的是辖区绿化隔车带、街头绿地小广场和行道树的绿化养护工作,任务尤其繁重琐碎。什么时间栽种、什么时候浇水,哪种情况施肥、哪种情况保护,生产班有一门自己的“学问”。

    “我们这次在咸宁路上准备种的树木是大叶女贞,地上铺的是麦冬草坪。”生产班组长徐达介绍,在“3·12”这天种植树木,不仅是为了配合“植树节”,也可以赶上接下来的春灌,和种田的春灌是一个道理,都是为了树木可以更好地生长。

    除了春灌,夏季抗旱浇水保苗,也是生产班的一项重点工作。每年一到夏天,为了保证植物充分吸收水分,避免浇水后高温日晒造成苗木死亡,绿化队全员出动参与夜间绿化浇灌作业,采用喷灌、闷灌、小水漫灌等多种方式浇足浇透,全力以赴抗旱。

    灌是一方面,养护的另一方面,就是病虫害防治。

    “使用昆虫信息素配合药物诱杀国槐小卷蛾成虫。”徐达说,“病虫害防治的前提,是了解。”每种树木容易出现什么害虫、虫子长什么样、常出现在什么季节,以及防治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徐达要求队员们都要心知肚明,无论是分泌黏液粘脚的蚜虫,还是人们谈之色变的国槐尺蠖“吊死鬼”。多看、多学、多总结,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才能让城市绿化免了吃虫子的亏,也才能让树叶常绿。

绿化队里的“救树队员”

    “凌晨三点给我打电话,说‘老王,东三路,一个大卡车把行道树挂断卡在那了’。”王旭超回忆起这件事,笑了笑说,抢险班就像是“救火队员”,24小时备勤,随叫随到。

    今年52岁的王旭超是抢险班的中流砥柱,无论是上树,还是力气活,老王总是义不容辞。和老王一样“救树”的还有8个人,他们每天都轮有两人在单位值守,随时准备抢险。

    去年11月11日凌晨,一场暴雪为古城披上了厚厚的银装,而绿化队知道,这幅景象存在隐患,积雪太厚,辖区老、枯、危树较多,极易出现断枝和倒伏。

    当天上午7点,以王旭超为首的党员干部齐上阵,以先主干道、再次干道、背街小巷的顺序划分,大家一直干到次日凌晨4点,厚厚的冬装和鞋袜不断被汗水打湿,短暂休整后,9点继续集合清运。连续几天共清运垃圾120余车。

    “有居民家门口有树木影响出行,或者威胁财产安全了,我们也会上门义务为大家清除。”王旭超说,只要居民群众有涉及绿化的难事愁事,他们义不容辞。

    近年来,绿化队多次收到了驻地居民送来的锦旗,王旭超说,每每看到自己的工作受到大家认可,他总是特别感动。

记者手记:

    采访过程中,三个班组长都谈到了一个词,叫“理解”。绿化作业施工,需要居民群众的理解;爱护绿化设施,需要居民群众的理解;夜间抢修施工,需要居民群众的理解……

    “3·12”植树节当天,新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在辖区内动员号召市民群众参与义务植树活动,同时在咸宁路上开展植树活动,600余米的机非隔离带增添“绿色”。石明说,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更多人能了解、理解绿化工作,也让“绿色”的种子种在更多人的心里。 全媒体记者 臧慧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