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 医疗 这些举措和市民息息相关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唐玉洁) 5月16日,西安市举行“聚力‘八个新突破’ 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取得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市交通运输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医疗保障局介绍今年相关工作。
全年新增小型公交300辆
2024年,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将围绕民航、高铁、高快速路和农村公路“四张网络”,加快研究编制西安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力争包茂高速曲江至太乙宫改扩建、兵马俑专用线年底建成通车。加快推进补链强链28个重点项目建设,创新推动综合货运组织模式,加快建设公铁联运型和陆空联运型综合货运枢纽。
新开调整公交线路80条,增加小型公交300 辆,推广定制客运、旅游直通车、共享交通等客运新模式,推动“大站集散”向“多点串联”转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站场、景区、客流密集区为重点,疏堵结合落实“一点一策”举措。
同时,围绕“出行即服务”理念,整合接入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数据资源,促进实现公共交通出行联程规划、一键预约、一码支付。
此外,将压茬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淘汰,持续优化在建工地和辖管公路扬尘治理,提升公路沿线充电设施保障能力,加快推动用车电动化、清洁能源化,着力构建绿色交通发展体系。紧盯道路运输、公路养管、在建工程等重点领域,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新增3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2024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将稳步推进市区疾控机构改革,实施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策略,开展消除丙肝“肝净行动”试点。持续开展三年行动,加强市级质控中心建设,推进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增加市级临床重点专科30个,加强专科护士培养和市级培训基地建设。
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达标创建活动,组织16所三级医院、27所二级医院对7所县级医院、55所镇卫生院进行支援帮扶。深入推进中医药健康促进、传染病防控等17项健康西安行动,健康医院、健康企业等示范建设。新增3至5个市级中医学术流派,推进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新建中医阁100个。
同时,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提升孕产妇健康管理能力。发展多种形式托育服务,新增7所公办、29所普惠托育机构,启动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建设示范,在全市推开家庭病床工作。
部分口腔类门诊医疗纳入医保范围
2024年,市医疗保障局将通过开展建设西安医保数据专区攻坚行动,探索医保数据赋能改革、管理、服务;开展提升全民参保质量攻坚行动,进一步扩大参保覆盖面,增进群众健康福祉;开展长期护理保险推进攻坚行动,稳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推动医保服务更加稳健便捷和公平可及,开展经办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持续做优9项便民举措;持续扩大结算范围、拓展备案渠道、加强信息协同,推动异地就医服务高品质和多元化升级开展异地就医保障提升工程;推进“双随机 一公开”行政执法全覆盖,加快智能监控系统建设,落实医疗保障领域信用评价制度,扩大监管范围并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开展基金监管机制提升工程;加大医疗保障政策宣传力度,促进宣传工作与政策落实相互融合,开展惠民政策普及提升工程。
同时,将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拔牙、根管治疗、口腔洁治等部分口腔类门诊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纳入职工门诊统筹报销范围;将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纳入生育保险保障范围;持续推进国家和省级(联盟)药品及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成果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