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项目建设上招招见实效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唐玉洁) 5月27日,西安市举行“聚力‘八个新突破’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取得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记者在会上获悉,这些区县在促产业发展,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上,打出组合拳,招招见实效。
阎良区(航空基地)
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
“深化产业研究,组建50支产业研究小组,筛选出15条快速增长赛道,梳理出600家产能爆发类企业,精准跟进,让招引‘事半功倍’。”阎良区委书记、航空基地党工委书记、航天基地党工委书记牛恺介绍,阎良区(航空基地)通过三个“促”,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
健全机制,力促项目快招引。在深化产业研究的同时,优化片区招商,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片区,部门组团包片,包抓领导定期调度,脚步丈量,深耕驻点片区。强化考核激励,实施招商引资“争优打榜”,每日排名公示。一季度,签约和落地产业项目达21个、总投资89亿元。
优化服务,力促项目快落地。坚持“谁招商谁服务”,开展提前辅导,资料全面交底,让企业明明白白;一项目一联络员,伴随式服务,力促总平图设计等第三方时间控制在最短。坚持“谁审批谁负责”,超期预警、白图预审、过程辅导,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间,让企业更舒心。坚持“统筹推进,并行并联”,将手续办理的全流程,优化为“拿地、用地、规划建设”3条并联工作时间轴,企业时间、审批时间融合嵌入,以最长轴的78个工作日为标尺,力促项目快速从“纸面”落到“地面”。目前,省市级重点项目手续办结率、开复工率、统计入库率均为100%。
系统扩能,力促项目快壮大。2023以来,阎良区(航空基地)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十措并举”助力企业发展。推动“就地配套”,组建航空产业联盟,举办9场产能对接会,120家企业产销互动。推动“航空配套”,组织36批次109家企业“走出去”,拜访航空产业龙头,参与全国大循环,帮助更多企业成为国内主机厂供应商。推动“跨界配套”,发挥先进制造优势,组织42批次127家企业,跳出航空、拓展新赛道,促成合作项目32个。做实“陪伴走访”,针对龙头企业对接问题,全力为中小企业助阵站台。
高陵区
打造渭北先进制造业核心区
“先进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钢筋铁骨’,高陵区将创新实干,在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上走出高陵风采。”高陵区委书记张水利在会上介绍,高陵区将围绕固链、补链、延链、强链,全力建设以陕重汽和吉利汽车为代表的汽车制造首位产业集群,探索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及生物医药等优势新兴产业,形成“中心突出,多点联动”的优势产业集群,以此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与此同时,联合“秦创原”建立科创+产业、技术+项目协作机制,加快孵化平台建设。同时,建立企业科技投入递增奖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大核心技术攻坚,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实现创新发展。
还将深化与经开区合作共建,利用好兵器工业基地军工资源,合力打造先进制造、国防科技两大产业集群。积极推进西安都市圈高陵泾河新城(泾阳)三原组团的战略合作,通过推动区域融合发展,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打造组团建设新典范。
此外,将持续推动力量在一线聚合、要素在一线聚集,强化“既看基础、也看结果,既看主观、也看客观,既看能力、也看态度”的多维考核体系,深化运用“大督查”“落实到底”等机制,以“督检考”的闭环体系确保工作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