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打工日志背后的故事

接下人生第一单 新手上路不怕“凶”

来源:全媒体记者 张怡雯 马琦 常皓萱 浏览: 28

    《小张打工日志》拍摄到第四期,我怎么也没想到,这期的体验竟然会卡在第一关——考试。包括我在内的身边所有人都给本次行业体验做了一个预设:送外卖,就是跑跑腿、骑骑电动车、点个送达,有什么困难的?

    然后这个预设就在我经历了三次考试失败之后彻底破碎。

入职的三大“关卡”

    虽然现在外卖行业发展到了满大街随处可见外卖骑手的程度,但是真的要找到一个熟悉的外卖站点,还是不太容易的事。主创之一的马琦在大街上拦住了几个外卖骑手询问后,终于得知,距离报社2.1km以外的北院门站点,是最近的一个美团大站点。

    于是他一路走一路问,终于“摸”到了北院门站点,向站长芮江华说明了我们的单位信息和拍摄的请求。在芮站长同意之后,我们就正式开始了拍摄准备。

    美团外卖骑手分为专职和众包两种,专职骑手的入职和管理更加规范。本着“体验一下”的初衷,我和其他两位搭档说好,当个众包骑手就好。

    结果芮站长建议“要体验就体验专职骑手,更正式。”我们随后也就改变了主意。

    在站点注册接单之前,首先要接受培训和考试,其次要办理健康证,最后签合同、后台绑定工资卡。我信心满满地看完了十几个培训视频后,在第一轮考试就败下阵来。其他的问题我记不清了,只记住一个“送达比顾客预订时间±8分钟,能点送达吗?”我心想“提前了不好吗?给顾客个‘惊喜’呀?”然后就出现了红色的感叹号提示回答错误。

    就这么折腾了一下午,在我以为“难道这次行业体验就要结束在入职考试这一关吗?”终于完成了第四次考试,“惊险”地通过了入职第一步。

    第二关,办理健康证。听说指定体检医院的人很多,为了避开人潮,我次日早上7点就进了社区医院,做了心肺ct、常规检查、抽血等餐饮配送行业体检的必做项目,还被抽血的大夫问“现在是不是送外卖的女孩还挺多的?”我懵懵地点了点头,好像从这里开始,我才开始把自己当成一名外卖员。

    第三关,学骑电摩。自行车都骑不熟的我,在两位搭档和站长的手把手教学下,从可以歪歪扭扭地骑小电动车,到可以熟练地骑装有大外卖箱的电摩,也就只花了一上午的时间。芮站长一直叮嘱我说:“你可要小心点,路上一定注意安全,把头盔戴好。”

在送单过程中逐渐进入角色

    要不是因为这次的经历,我绝对想不到骑手们每日上工前还要穿着工服戴着头盔自拍“微笑打卡”,据说这是为了检测骑手是否为本人接单。

    随后,我就接到了人生第一单。(在这里说明一下,站长看在我是新手的份上,给我调成了一次性只接一单,比起其他更有经验一次性接好几单沿途配送的“前辈”,这个设置对我来说实在是太必要了。)

    载着平日里最爱喝的奶茶行驶在西华门十字的时候,我一边觉得新奇,一边感叹“真的好自由”,不用坐办公室,感觉太惬意了。

    但这份新奇很快被打破,接下来有一单我找不到具体的地址,打电话问顾客:“您好,我是外卖骑手,您确定是在7楼吗?”

对方直接反问我:“我不在7楼你在7楼?我不在7楼在哪?”

    我惊讶于有人说话这么“冲”,随后也只能回答到:“好的,您稍等,我随后就到。”

    随后两天送单的路上,我的脑海中一直浮现这段对话。

    好像是因为换上了这身衣服,所以变成了服务行业中每天接触顾客最多的从业者,所以在顾客可以用比较不好的态度对待我时,为了不被投诉,只能选择回答“好的好的”“不好意思”“您请稍等”。搭档跟我说:“你有没有觉得,好像谁都能把外卖骑手‘凶’一下?”我心想,大概是吧。

    37度的午后烈日炎炎,我摘掉头盔选择下线半个小时歇歇脚,和两位搭档在饮品店门口大口大口吸着饮料,引来了很多“同事”的侧目,大概在好奇:“这人为什么还自己喝上了”。结果还没歇到半个小时,我就觉得身上接收到的目光实在是太密集,坐不下去继续接单了。

    这是我此次体验发现的另外一件事:穿上这身衣服坐在消费区,看着来来往往忙碌奔走接单的“同事”,好像自己都觉得有点“心虚”。

在大街小巷里“连接”梦想

    两天配送下来,跑了十单,赚了五毛钱。我好奇地打开了站点的骑手排行榜,不出意外我排在最后段位。芮站长说站点里的业绩第一每天可以跑50多单,从早上跑到深夜,有很多骑手都是外地人,来自周边的省市。

    送单第二天午休的时候,我和几个“同事”一边吃着当天的第一顿饭,一边聊天。他们大多很年轻,20岁出头,有的是从小随父母一起来西安的,有的是专科的学生出来兼职,有的是单纯地觉得这份工作“高薪”。面对不熟的人,他们不太擅长表达,甚至还有点腼腆。不管怎么说,都可以从他们的话语中感知到,大家各自胸怀大大小小的理想,也愿意用自己的双手为这份理想搏一搏。

    说到这,我才慢慢感知到:哦,原来外卖骑手不是我之前想象的城市“npc(指那些只是为了完成某个任务或提供服务而存在的人)”,他们是一个个鲜活又个性的劳动者,一头连接着商业经济,一头连接着民间烟火。装在外卖箱里的也不仅仅是外卖,还有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和努力。当他们骑行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时,不光连接的是店家和顾客,还有他们自己的梦想。

    傍晚快到了,办理完了离职手续、归还了工服、头盔、电摩的我,在回单位的路上依旧看到了很多来来往往的骑手,只不过心情是截然不同的。我看着身旁同样在等红灯的他们,心想:这几个“同事”奔赴的,又是什么呢?

                         全媒体记者 张怡雯 马琦 常皓萱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