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卫生命之河
“今天感觉怎么样?要多注意休息。”一大早,常明则带着团队成员走进病房,一边详细询问病人情况,一边向家属交代着注意事项,交代完毕,又匆匆去往下一个病房。
常明则是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常明则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时刻践行党员的初心使命,让越来越多患者解除病痛,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回归工作岗位。
红色的种子在心底发芽
说起入党初心,常明则回忆起了老家榆林佳县。“我的家乡在黄河边的一个小山村,是红色革命圣地,也是《东方红》的故乡,从小我就听过很多关于共产党的故事,也对共产党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常明则回忆道,上学时身处红色的教育环境,让他对加入中国共产党充满向往。
在红色基因的影响下,常明则立志报国,每每看到周围村民被病痛折磨,他都心痛不已,大学填报志愿时果断地选择了医学,这条路一走就是20多年。
神经科作为一门复杂的学科,学习之路布满荆棘与坎坷,但常明则从未想过放弃。“脑血管病是危害国民健康的‘第一杀手’,致死率和致残率都非常高,研究这种疾病,最大程度降低它对老百姓的危害,是我的责任。”常明则说。
“常主任非常注重传承,也很重视对青年医生的培养,他时刻把患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同事谭会会眼里,常明则以身作则,是她的榜样。
“7×24”随时待命
“一名男性出现头晕、意识不清、四肢无法动弹情况,被紧急送往医院,需要立即手术!”7月3日晚上10点,刚刚回到家的常明则突然看到微信群里弹出一条消息,意识到病人的情况一刻也不能耽误,来不及休息一下,常明则又急忙赶回医院。在了解了病人的既往病史后,常明则得知患者63岁,有高血压,并且曾经还出现过一次脑出血。经过快速诊断,病人被诊断为脑梗死。
“打个比方,种庄稼的沟渠堵了,没有水庄稼会干枯而死,对于人来说,脑梗死就相当于堵住了人的生命中枢,是非常危险而又紧急的事情,医生需要在分秒之间快速做出诊断。”常明则说,如果在6小时之内把血管打通,患者就能得到有效治疗;脑梗死发病后3小时是最佳治疗时间,其次是4.5小时,一旦超过6小时,脑组织不可逆坏死面积会显著扩大。
常明则意识到患者的情况已经相当危急,时间的延误就意味着生命的延误,当机立断决定为他进行介入治疗。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救治,患者的情况趋于稳定,常明则松了一口气。
再次回到家已是凌晨一点,这样的情况对常明则并不陌生。在他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张单人床和简单的洗漱用品。神经内科护士长白雪说,半夜有危重患者,常主任也会第一时间赶到科室,忙完就在办公室简单休息一会,第二天还有门诊,去年有三分之一的晚上他都是在医院度过的。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7天×24小时随时待命为患者做好服务,是我对党员初心的坚守。”常明则说。
敢担当彰显医者仁心
“常医生,今年高考我考了670多分,我可以去北京上大学了!”不久前,常明则救治的一名患者来到医院复查,告诉了他这个激动人心的好消息。
17岁的小李今年刚刚参加完高考,回想起一年前接诊他时的“生死瞬间”,常明则记忆犹新。当时,小李出现双眼失明、头疼、意识模糊的症状被紧急送往医院。经诊断,小李脑袋里静脉血管堵塞,导致颅内压增高。由于患者年纪较小,病情特殊,国内外可以借鉴的案例比较少,对常明则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孩子还这么小,还有大好的未来,我一定要尽全力治好他!”常明则在心底暗暗为自己加油打气。
“压力肯定是有的,但更多的是治病救人的决心,挽救一个孩子,拯救一个家庭。”常明则用平和的语气说着最坚定的话语。手术室内,常明则带领着团队,一步步稳扎稳打,凭借深厚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技术,三个小时后,手术成功了。
“脑袋里的静脉血管就像地下迷宫,每个人都不一样,有很大的差异,手术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每次一想到病人和家属,就总想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时刻告诫自己,不能轻言放弃。”常明则说,每次手术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家属的信任,他们的配合给了医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动力。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坚守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带领全科医护人员,为老百姓解除病痛,守卫生命之河。”常明则说。
(骆红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