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猩”师徒

来源:全媒体记者 雷曼 申美 骆红燕 浏览: 15

开栏语:

    提到“师”字,你能想到什么?是韩愈《师说》里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还是《周礼》中的“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师”与我们相伴。

    在职场上,师傅指具有专门技艺的人才,也是每一位初入职场,对自己带教老师的尊称。师傅不仅教给我们技艺,更多地教给我们怎样更快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他们似乎无所不知,身怀绝技。亦师亦友、莫逆之交、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这些美好的词语和句子,都适用于职场上师徒的关系。

早在2006年,西安市推出名师带徒的活动。18年来,一批批师傅带出了一批批徒弟,徒弟又成了师傅。是他们,让我们看到技术这行,永远都是三人行必有我师;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传承的力量。

    今天,劳动者报社推出专题《你好,师傅》,以文字和视频的形式记录新时代师傅和徒弟之间的故事,以飨读者。也希望广大读者向我们推荐你和你的师傅之间的故事。

    本期《你好·师傅》走进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一起来看张雷萌和她徒弟们的故事。

    “第一次见面,我就被黑猩猩‘艾艾’的美貌与智慧深深地吸引,从而下定决心去追‘猩’。”张雷萌是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灵长类馆的饲养主管,今年,是她在这里的第20个年头。

    这些年,张雷萌带领着徒弟们实现了西北地区两例人工哺育山魈成活的案例。在她们团队的照料下,阿拉伯狒狒家族“狒丁兴旺”,开园至今已有百余只小狒狒出生,成为动物园步行区的优势种群;小熊猫家族也在科学的喂养模式下连年出生,茁壮成长。看着可爱的动物们在秦岭野生动物园安居乐业,繁衍生息,张雷萌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师徒搭配干活不累

    秦岭野生动物园步行区,蝉声嘹亮,夏意正浓。

    张雷萌和徒弟们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动物们打扫笼舍。紧接着准备食物,火龙果、胡萝卜、葡萄……精心搭配的食材清洗干净后被一一投喂到它们口中。

    中午,灵长类馆的动物管理间,蒸锅冒着“热气”,发出噗噗的声响。

    张雷萌揭开锅盖,看了一下,“已经出沙了,可以关火了。”锅里正是给黑猩猩们准备的夏日消暑佳品绿豆汤。

    炎炎夏日,气温超过35度,张雷萌想方设法给黑猩猩们降温解暑,除了内舍24小时开启空调,午间还特供冰镇西瓜以及凉至常温的绿豆汤,这是动物们夏日里特有的福利。

    管理间与黑猩猩的笼舍,由一条L型通道连接。午间正在管理间准备食物,就听见黑猩猩高亢嘹亮的叫声从通道处传来,它们也知道要享口福了。

    当时针指向14时,张雷萌、唐博文师徒二人,端着已经准备好的“夏日福利”,一前一后地来到黑猩猩笼舍前。

    “多多,珍妮,吃西瓜喽,今天的西瓜又大又甜……”笼舍外,张雷萌轻声呼唤着,听到呼唤的黑猩猩立刻兴奋地靠近过来。

    张雷萌从托盘中取了一块西瓜递给“多多”,多多接过西瓜后,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紧接着“珍妮”也接过西瓜大快朵颐吃起来。“西瓜甜不甜?”张雷萌一边问话,一边宠溺的眼神看着它们,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吃完西瓜后,再递给它们绿豆汁畅饮一番,吃饱喝足后的明猩夫妻在张雷萌的指令下,还将西瓜皮、空瓶子递回给她。“好了,去花园玩吧”,随着张雷萌的话音起落,这一次加餐愉快地结束啦!

    师傅言传身教徒弟自然有样学样。跟着师傅饲喂完黑猩猩,唐博文顾不上休息,又来到户外为小熊猫准备“口粮”了。

    一年四季,一日多餐,灵长馆的每位同事包括唐博文,会根据小熊猫的作息习惯为小熊猫采摘新鲜竹叶,夏季每日三次投喂新鲜竹叶,其余季节采摘投喂次数会更多。

    “小熊猫的主食是新鲜竹叶,我师傅常说,饲喂动物,一定要根据它的习性、习惯去喂养,只有科学喂养才是真爱动物”,唐博文说。

    90后的唐博文大学毕业后便进入动物园工作,回忆起这些年,尽管心里经历过一些动荡,但随着跟师傅张雷萌学习到越来越多的知识,看着动物们一天天长大,这份工作也越来越无法割舍。

最佳拍档并肩同行

    “张姐,刚才我喂乔乔时,它龇牙咧嘴地唬我,还朝我吐口水……”宿舍里,牛雪彦一见到师傅张雷萌就委屈地诉说着。

    原来,乔乔是去年10月中旬从长春市动植物园过来巡展的黑猩猩。到了异地他乡,乔乔总是习惯于将麻袋披在身上,为此,张雷萌给它起了个别名,叫“麻袋公主”。

    乔乔对她的麻袋“情有独钟”,每天不论吃饭睡觉还是去花园都要带着。一天,牛雪彦在串笼打扫时,不小心把乔乔的麻袋片夹住了一个角。乔乔便将这件事记在了心里,碰到牛雪彦就威吓并“吐口水”。

    下午给动物加餐时,张雷萌特意在乔乔的笼舍前多待了一会儿。隔着笼门,张雷萌“唠叨”起来,“乔乔,小牛不是故意夹你的麻袋,你就别老给人家吐口水了,原谅她吧,吐人是不对的哦……”

    解铃还须系铃人。后来,牛雪彦跟乔乔道个歉,化解了此事。

    “动物跟人一样,都是有感情的。”张雷萌常说,作为一名饲养员,除了要有爱心和热情外,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观察。观察动物每天的精神状态、观察动物的情绪,多鼓励,多观察、多陪伴,多尝试,动物们才能更好地成长。

    耳濡目染之下,牛雪彦也在不断成长。2020年10月8日,轮到牛雪彦值夜班,巡查完场馆的她回到宿舍,放心不下即将分娩的母山魈,晚上七点多,牛雪彦再次来到房前巡查,这一眼却让牛雪彦喜出望外。

    母山魈已经成功分娩,生下了一只可爱的小山魈。她立刻拿出手机,向师傅张雷萌报喜。观察半小时后,牛雪彦发现母山魈并没有像其他母亲一样哺育自己的孩子,反而将小山魈往外推。母乳喂养显然是不可能了。

    张雷萌和徒弟们商议,决定人工育幼小山魈,并给小山魈取名“小姐姐”,这也是西北地区首次人工育幼山魈。

    张雷萌和牛雪彦将新生的幼崽抱回管理间,喂食精心冲泡的配方奶粉,开始了艰辛的人工育幼。之后的一年,师徒俩及整个团队化身奶妈,每天测房子的温湿度,量小山魈的体温,喂养间隔时间从开始的2个小时一顿到后面4个小时一顿,再慢慢地加副食。在大家细心呵护下,小姐姐渐渐长大。直到后来将“小姐姐”成功引入到亲妈的身边。

   2021年12月23日,因疫情封城的那一刻,张雷萌和牛雪彦义不容辞地留在馆里照顾着动物们的饮食起居,后来唐博文也加入进来,三人一起携手共度过那段艰难时光。

    在猩猩馆工作了7年,牛雪彦进步很快,与动物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她说:“师傅了解每一只动物的习性,饲养中有问题找她准没错。跟着她,我也学到了很多专业的饲养技巧。”

    在牛雪彦的努力下,她也晋升为班长,成为了师傅的“最佳拍档”。

一浪更比一浪强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们的大明星‘艾艾’,它已经46岁了,旁边是它的儿子‘多多’和儿媳‘珍妮’。多多是一个暖男,经常把自己吃的瓜果蔬菜,‘分享’给邻居阿拉伯狒狒;珍妮来自重庆,是个地地道道的渝妹儿……”此刻,张雷萌化身讲解员,带领游客们走进黑猩猩的世界。

    从明猩夫妻的相识、相知到相恋,张雷萌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娓娓道来珍妮和多多的爱情故事。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温馨与欢乐。游客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

    “她风风火火不知疲倦,在动物饲养、动物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步行区馆长吴明说。

    吴馆长在动物饲养岗位上已有30年的经验,提起张雷萌,吴馆长满是溢美之辞。

    《动物园环境丰容操作手册》《猩猩饲养管理指南》《动物园保护教育》……张雷萌放在管理间的这几本书格外显眼。

    要饲养好动物们,饲养员不仅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丰富它们的生活环境,还要满足它们生理、心理需求,努力提高动物的福利。这就需要给动物做丰容和行为训练。

    “给黑猩猩丰容是有一定难度的,它们太聪明,我们需要让它不断地有新的刺激。”在张雷萌的带动下,他们持续教黑猩猩阅读、做家务、打篮球、踢球、照镜子、玩雪等;他们还给松鼠猴搭建了小桥、拉了绳索、挂了吊篮,摆放了各种小玩具,让它们吃得开心,玩得愉快。

    从外地学习回来,张雷萌带回了新的科学饲养理念,调整了动物饲料的配比,减少了高糖水果如香蕉和苹果的比例,增加了蔬菜,并尝试了以前没有用过的大葱、甜椒等新食材。在新食谱的喂养下,动物们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

    在师傅吴馆长眼里,张雷萌这些后起之秀了不起。

    张雷萌的短视频账号“来自猩猩的我”记录下了这些可爱动物的每一个瞬间,也吸引了一大批粉丝,纷纷来馆内打卡。2020年初,艾艾母子看报纸的视频走红网络;2023年8月,多多大婚的视频在社交平台浏览量达21万多;多多给热牛奶兑水降温的视频更是吸引了857.6万人次观看。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师傅吴馆长对张雷萌的肯定。“一浪更比一浪强”是张雷萌常对徒弟常说的一句话,她希望他们不仅在饲养动物方面能不断创新,更要在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动物生态环境,促进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全媒体记者 雷曼 申美 骆红燕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