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点亮大学生未来职业道路上的“灯塔”
如何提升个人竞争力,实现从大学生到职场人的顺利过渡,成为每一位大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从勤工俭学,到专业实习,再到跨界实践,利用假期不断探索属于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点亮职业道路上的“灯塔”。
勤工俭学:锻炼自立自强能力的大舞台
徐征大一大二期间在学校保密办担任学生助管一职,主要负责学校内各单位机要文件的配送与录入工作,一周只需要出勤1—2次,一次4小时,时薪按照18元一小时结算。
“得益于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关照,这份工作比较轻松,氛围也十分好,我深刻感受到了学校的关怀。”徐征说,他通过勤工俭学,第一次体会到了“靠自己赚钱,有付出就有收获”的喜悦,也在这里提升了文件处理能力,对于以后工作大有裨益。
与徐征不同,公共卫生专业的井昭航本科期间一直在医院实习,勤工俭学一直是他心中的缺憾,因此,他选择在今年研一的暑假,通过学校的公众号招聘信息来到西安一家欢乐农场勤工俭学。
早上8时,井昭航按时到达农场,他先是给围栏里的动物喂食,接着梳理打扫草坪,修理扎在草坪上的帐篷。“尽管工作繁忙,需要付出大量体力,但能真正体会到劳动创造幸福这个道理,这与在医院里实习的感受大为不同。”井昭航说,他十分珍视这次经历,在农场的多次活动中,他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人高效沟通与合作,还接触到了公共卫生的具体问题,这些都为他未来的学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专业实习:是步入职场前技能的再提升
在法学这座象牙塔里,何宝瑞与朱月辰深知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何宝瑞回顾自己在律所的实践经历,他说:“以前我以为非诉讼律师只需在办公室整理材料,但实际上它还需要与当事人的沟通能力。”带教律师的“传帮带”,让他学会了如何撰写起诉状与上诉状,这些技能是学校课本中未曾提及的。
朱月辰则选择进入基层法检。谈到这段经历的收获时,朱月辰说道:“我感受最深的是社会化程度的提升,以及心理上和职业生活的融合。”
7月15日,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开展以“引领资环职航,谱写研途华章”为主题的2024年暑期研究生行业调研社会实践。调研团队深入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一方面了解行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也对行业内的就业形势与招聘现状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调研团成员研究生李艺帆说:“通过这次交流学习,我对自身专业相关公司的业务范围及用人需求都有了新的理解。我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夯实专业知识基础,为未来步入职场做好充分的准备”。
跨界实践:让未来职场之路变得宽广些
信息管理专业的余鑫岩,今年暑假来到博物馆实习,并“跨越专业”来到了宣传岗位。
“一开始我也不太适应,但逐渐对这项工作有了深入的认识,也掌握了一些技巧和方法。”余鑫岩谈到自己这段经历时表示,这次“跨界实践”有助于他未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
除了专业实习,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经济学专业的罗方宇今年暑假参与了学校春晖公益社团(简称“春晖”)组织的支教活动。这是他第二次参加支教活动。罗方宇说,他和孩子交朋友,教孩子学知识,教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在收到孩子们的积极反馈后,他十分感动。“无论每个人的起点如何,我们都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成长的追求,这为我自身的专业知识增添了许多人性的温暖。”
春晖秘书处负责人表示,支教活动需要大学生充分利用自身所学,这不仅包括自身专业知识,还包括其他能力,教别人也是对自身的考验与提升。提升自身的同时还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这也是在大学举办支教活动的意义所在。
(李江波 王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