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园丁 感恩有您

浏览: 45

编者按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第四十个教师节如期而至。在这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以崇敬和感激之情,向园丁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文明的传承者,是知识的播种者。他们用智慧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路,用温暖的双手引领我们跨越困难的沟壑,用无私的爱心呵护我们茁壮成长。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许多老师。有的老师风趣幽默,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有的老师严肃认真,让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有的老师和蔼可亲,像朋友一样倾听我们的心声。无论他们的风格如何,都在为我们的未来付出着心血。

    在这个教师节,让我们向所有的教师们说一声:“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致敬园丁,感恩有您!

向上生长 用爱育人

——记西安市宏景小学张云云

关键词:引领

31.jpg

    走进西安市宏景小学,映入眼帘的是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为学校题写的“率性发展,成长每一天”。这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是张云云和全体宏景教师三年来一直在努力践行的。

    2021年9月,张云云从大学南路小学调任至宏景小学担任校长,面对一所新建学校,一切都是新的,张云云深感责任重大,但却没有丝毫畏惧。她依托百年名校大学南路小学建章立制,确立了以“生长教育”为本,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大树”文化理念,带领教学团队在宏景的土地上扎根。

    建校之初,宏景小学的老师大部分是从各大高校招收的应届毕业生,他们有高学历,但缺乏教学经验。为了让年轻教师们快速成长起来,张云云制定了“双师带教计划”,将新入职的老师送到大学南路小学进行浸润式培养。同时还邀请大学南路小学的骨干教师来宏景小学开展教学沙龙,与老师们面对面交流学习。

    “新老师会在大学南路小学有一个理论导师,在我们学校有一个实践导师,理论导师定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指导他们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实践导师会一对一地跟踪式培养新老师,每天到班里听他们上课,手把手教会他们如何管理班级。”张云云说。

    34年的教育生涯,让张云云知道,除了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对孩子们的爱也是做好学生教育的重要一环。“当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尊重时,他们会更加愿意与老师沟通,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种积极的互动不仅有助于孩子们的学习,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张云云说,她和老师们每天早上在校门口迎接学生,主动跟孩子们打招呼,言传身教,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主动跟老师问好的好习惯,也能拉近孩子们跟老师间的距离。

    在宏景小学,每周三下午是全校孩子们的“无书包日”,学校开设了四大类50多个社团课程,有腰鼓、戏曲、足球、武术、机器人等课程,供孩子们选择。在张云云看来,以人为本的教育一定要尊重孩子们的天性,保护他们的个性,让孩子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同时,丰富的社团课程可以让每个孩子发展特长,张扬个性,更加健康、阳光、自信。

    “每个孩子都如同一颗‘种子’,教育就是给他们提供适合的土壤、阳光、水分和营养,让他们生根、发芽、开花与结果,长成它最好的模样。希望每一个宏景学子在成长过程中不仅有一颗中国心,也要有世界眼。”张云云如是说。           (骆红燕)

师者如炬 点亮梦想

——记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黄晟

关键词:技能

32.jpg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无私奉献,或激情澎湃活力四射,或循循善诱有教无类,是“德技并修”的“领路人”,也是儒雅细心的“知心人”。而多次荣获“受学生喜爱的老师”称号的黄晟,正好集这些特点于一身,他用技能点亮学生的职业道路,让技能人才也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黄晟主要从事动漫制作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工作。谈起自己的工作,他说,传统教育和职业教育有很大区别的,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不能只给学生讲理念、谈赏析,要明确学生的就业市场,教会他们实实在在的技能。

    为此,黄晟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制定教学内容,以最热门的话题作为教学切入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像近期火爆全网的西游题材游戏《黑神话:悟空》、国产动画电影《落凡尘》等,黄晟将这些素材内容制作成教学案例放到课堂上,很能引发大家的兴趣和思考。

    “刚开学没多久,就有好几个老师反映,角落里那个高高壮壮的男生整天没精打采,拨一下动一下……”回忆起小吴刚来学校时,黄晟打开了话匣子。原来,小吴家在外地,对专业一无所知,也不感兴趣。黄晟主动走近小吴,通过多次尝试,了解到小吴最大的爱好就是健身。“我当时心想,爱健身,肯定很有毅力。”于是,黄晟从小吴最喜欢的运动APP着手,和他从页面设计聊到技术制作。终于,小吴慢慢地对自己的专业有了认识,也逐渐有了兴趣,于是一改往日面貌,最终在毕业时回到家乡,从事着本职专业。

    “后来在校外还碰到过小吴,他大老远就和我打招呼,那个瞬间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黄晟说,这就是他教学中坚持的“以心换心”。

    执教12年,黄晟的年均教学任务远超500学时。课余时间,他还指导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设计创意与设计实践的练习,带领学生参加国内各级设计技能竞赛。在去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黄晟的教师团队指导的两名学生荣获全国二等奖。

    “当时我们以省赛第一的成绩参加国赛,备赛正值暑假,我就和大家一起准备,很辛苦但很值得。”黄晟说,那段时间他把自己的饭卡借给学生,每天和大家同吃、同练,博物馆、资料室跑了一趟又一趟,工作室一待就是一整天。最终,两位同学沉着应对、稳定发挥,顺利完成赛项任务要求,取得了全国第二的优异成绩。“我们从上海比赛返程时,学生因为很珍惜这个奖,甚至都舍不得对折奖状,他们要捧着回学校。”黄晟说着,笑得十分开心。

    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多年来,黄晟指导了多名学生参加各类大赛,并取得了骄人成绩。他用技能和行动照亮了职业院校莘莘学子的职业发展道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技能人才。 全媒体记者 臧慧

每一朵花都值得被呵护

——记西安市启智学校答海花

关键词:呵护

33.jpg

    “这群孩子虽然特殊,但和同龄人一样也渴望学习,向往幸福,总要有人为此付出努力。”这是答海花15年来的坚持,也是她化身“园丁”,用爱培育启智之花的动力。

    9月1日,答海花所带的三年级一班,迎来了两名新同学。或许是老教师的敏锐,让她对这两名孩子格外关注。晨会上,小陈陈(化名)突然情绪失控,叫喊着往教室外冲时,个头娇小的答海花却爆发出了意想不到的能量。快步跟上,一把抱住,就在这时小陈陈死死咬了她的手臂,一股疼劲顿时往心底钻,嘴唇都在抖,可安抚的话语却一句接着一句没有停过。

    “他没有恶意,只是陌生的环境让他不安了,当下帮孩子梳理情绪,比纠正行为更重要。”答海花忽视掉手臂上尚未消退的瘀青,将心思放在了如何让孩子尽快融入班级的事上。每一节课,她都在细心观察着孩子们,记下他们脸上的每一个微表情,每一处情绪的变化,一孩一策,进行引导。小陈陈行为规范差,她就搬个小凳子守在他身边,一遍遍反复提醒;新生曦曦(化名)胆子小不敢说话,她会拉着小手走上讲台,弯下腰倾听曦曦的话语……在细微之处滋养孩子的心灵。

    “培育特殊的孩子,我们必须相信潜移默化的力量。”如今升入启智职业班的黄奕博,在答海花多年的教育引导下,从“捣蛋鬼”变成了“小英雄”,帮助一名3岁走失女童找到了家。当小女孩的家长得知黄奕博的情况后,竖起了拇指:“小伙子,好样的!他的智力虽受损,但他的善良不输任何人,这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教育。”

    听到家长这样的褒奖,答海花心中也泛起涟漪。投身残疾人特殊教育以来,她眼中总是流露着温柔的光,像母亲一样精心呵护着每一个孩子,在孩子们焦虑时安抚,胆怯时鼓励,进步时表扬,生病时关爱……尽心尽力,陪伴孩子每一次成长与突破。答海花说:“我不怕付出,也不怕委屈,只怕我的孩子们没有得到更好的照顾,因为我坚信每一朵花都值得被呵护。”  全媒体记者 唐玉洁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记西安高级中学李晓冬

关键词:守护

34.jpg

    “一名教师的使命是什么?是为学生尽心、尽力、尽才、尽智,一心一意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李晓冬说。24年,8760多个日日夜夜,西安高级中学教师李晓冬,从青年到中年,用不悔青春书写着人民教师的执着与坚守。

    2019年,李晓冬与她发起的“最暖天团”轰动了整个校园。那年秋季开学,因病致残坐在轮椅上的2017级学生小田,向学校提出了复学申请。“我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便利条件。”李晓冬说,小田的坚毅和对知识的渴望深深打动着她。

    李晓冬所带的班级在三楼,出行首先就是“拦路虎”,为此她夜不能寐。经过再三思考,她走进了高一年级的10个班,站在讲台上,带着一颗“人母”的心向学生们深深地鞠了三个躬,“恳请大家帮帮我,帮帮我的学生……”诚恳且真挚的话语,打动了全年级学生的心里,三天时间,在学校组建起一支210人的“最暖天团”,每天风雨无阻抬地送小田上下楼,体育课、活动课守护左右,与她谈心,帮她服药。李晓冬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残疾人心理辅导专业知识,帮助小田建立信心,让最特殊的学生变成了最普通、最正常的学生,令小田的妈妈动容落泪。

    “培养孩子会学习,让读书成为学生人生形式当中最高级的一种。”在李晓冬眼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育的目标是引导、教育学生成长成才,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

    作为班主任,李晓冬始终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重视、欣赏学生,倾听学生意见,包容学生缺点,分享学生的喜悦。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式,邀请毕业校友回班举行“记者招待会”,让备战高三的同学提早了解大学生活,确定学科方向。打造班级文化墙,指导学生制定个人“理想愿景卡”,在学习中树立人生理想,确立人生方向,让学习成为人生快乐的源泉。

                          全媒体记者 唐玉洁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