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排名连续攀升位列第18位
西安5个方面推动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唐玉洁) 10月9日,记者在西安市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西安的全球排名连续攀升,由2022年的第22位,跃升到2023年的第19位,今年排名再次上升1位,位列全球第18位,居中国上榜集群第7位。
西安市知识产权事业呈现出全民参与、积厚成势、动能强劲、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建成西北地区首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其主要职责是面向西安市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为辖区内企事业单位提供集快速预审、快速维权、运用导航为一体的公益性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服务。2023年1月,中心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依托信息、数据、人才资源优势,针对本市优势重点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量身定做”了10余个专利导航项目,为产业发展方向、发展定位和发展路径提供决策依据。中心连续6年编制发布《西安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按月编制相关统计月报,成为记录区域知识产权工作进展的权威资料。
目前,西安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正处于换挡提速、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将以示范城市和保护示范区“双示范”建设工作为牵引,持续深化政策集成和创新改革,不断探索知识产权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方法、新模式、新路径。把“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促进科技产业全过程创新”作为示范区建设的主题,按照《西安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部署的68项重点任务和17条“硬核”措施,重点抓好5个方面,打造知识产权高效能治理的西安样板。
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聚焦重点行业、关键环节和侵权多发领域,持续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商标、专利等领域侵权违法行为,推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站布局建设,推动维权援助向一线延伸,侵权纠纷在源头解决。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构建“关中平原城市群”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探索建立线索移送、联合执法、结果互认等全链条合作机制。凝聚调解组织、仲裁机构、公证机构等各方力量,系统构建便捷高效、多元化解、共同参与的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共治体系。
探索“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依托西安市“智慧市监”一体化平台,强化区域数据监测统计分析、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分析和案源管理,实现对重点领域、重点主体、重点环节侵权易发风险点的精准监测和智慧监管。
建立“标准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涵盖线索移交、现场检查、立案调查、案件审理、执法监督等全环节、全流程的行政执法标准化体系;制定《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规范》《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服务规范》等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
拓展涉外知识产权维权服务,深化“中欧班列长安号+知识产权”对外交流合作,健全企业海外纠纷援助机制和快速应对指导体系,发布一批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海外预警信息分析报告,为西安企业“走出去”,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