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物联网链主企业迎“新”而上
在全球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的背景下,传统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作为高新技术的代表,物联网企业在提升产业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智能化转型方面展现了巨大潜力。
西安,凭借深厚的科技基础和丰富的人才资源,正逐渐成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热土。在这一波浪潮中,西安的物联网链主企业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之道。近日,笔者深入采访了西安3家物联网链主企业。面对如何精准破局,化挑战为机遇这道难题,它们不约而同的答案是——向创新要动力。
“向新” 踩准低空经济“风口”
9月6日至8日,2024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在安徽芜湖举行。大会上,一家来自西安的安全科技企业——山利科技,受到不少人的关注。
作为国内安全科技专精特新领军企业,山利科技以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安全产品服务著称。同时,山利科技入选省、市两级物联网链主企业名单,是西安最早深耕物联网产业的企业之一。
一家物联网企业为何能在低空经济发展大会上引发关注?原因是山利科技近年来在“无人机防御系统解决方案”项目上不断创新,实现了突破。
早在2019年,山利科技就瞄准了低空安全这一新方向,其科研团队采用雷达侦察、无线电频谱侦测、光电识别与跟踪、无线电干扰等技术对“黑飞”无人机进行预警探测跟踪识别、干扰反制及指挥管理,研发出防范区内空域安全的高新技术产品。
据了解,山利科技已在科研创新成果方面取得各项业绩百余项,累计获得自主知识产权60余项,承担国家、省市级重点科研计划及奖励30余项,可为用户提供低空安全保障一体化方案,其技术产品已在石化、电力、水力等领域广泛使用。
在低空经济的风口来临时,山利科技已在这一领域深耕数年,拥有了破浪前行的强大实力。谈及为何能精确瞄准低空安全这一赛道,山利科技董事长王文表示:“我们公司研发人员目前占比达60%,同时拥有多个研发中心和研发平台,其中包括国家级和省级研发平台。作为一家有30余年历史的民营企业,不断‘向新’是我们保持活力的‘密码’。”
“求新” 开拓智慧城市应用场景
10月24日,在中星测控的展示厅内,物联网营销总监魏立锋向笔者讲解并演示了中星测控自主研发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其中包括智慧井盖监管系统、城市内涝监管系统、智慧停车监测系统等,可为城市安全管理、街道数字化管理、社区智能化管理等提供实时监测与预警,为城市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据了解,中星测控以传感器及物联网解决方案为主业,研发出高性能MCS压力传感器及陀螺仪、加速度计和惯性测量单元等高技术产品。2005年,中星测控成为首家参加在德国举行的全球最大的传感器和测试展览会的中国企业,并在此后连续15年参展。
在深耕传感器这一传统行业的同时,中星测控敏锐地发现了其技术产品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并迅速拓展至这一领域。比如,当传感器应用到重型机械加工厂,便可实现远程故障诊断,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在公共设施监测方面,如电线杆倾斜及检修口的水漏和电漏检测,传感器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物联网传感器,是智慧城市的‘神经末梢’。它们能实时感知城市中的各种数据,如井盖异动状态、道路积水情况、车位状态、垃圾桶满溢情况、消防栓水压等,为智慧城市的运行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西安中星测控有限公司物联网销售总监魏立锋向笔者说道。
目前,中星测控已累计获得119项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同时,中星测控牵头组建了西安市物联网泛在工程创新联合体、西安市智能压力及惯性传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传统的传感器生产制造商变身为物联网(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其背后的动力正是中星测控不断“求新”的梦想。
“上新” 打造特种工业机器人
10月10日,西安航天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4000公斤级背负式自主移动机器人成功交付用户并上线运行。
据了解,该机器人采用先进的自主导航和智能控制技术,最大载荷达4000公斤,具备精准定位、自主导航、路径规划和障碍物识别等功能。其稳固的底盘和出色的行驶能力使其能够在复杂环境中高效、低成本地完成自动化运输,从而减少人工风险,提升生产效率,为仓储物流、生产制造及特种行业的物资运输提供保障。
作为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首批成员单位,西安航天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长期聚焦人工智能、5G工业物联网、数字化产业等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制生产,早早开始在物联网产业领域布局。
西安航天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业机器人是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完善智慧智能产业体系结构后,集中力量整合提升所形成的自主可控的产品体系。当前,西安航天自动化的工业机器人可以实现六轴控制、视觉引导、视觉识别等功能,满足防爆、高精度、大负载等需求。”
发挥其在智慧水务、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利用大数据、边缘计算、AI、机器视觉、多机器人协同调度等技术,西安航天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正在不断“上新”。
(刘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