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之家应急救援队”:英勇无畏,守护生命之光

来源:全媒体记者 申美 实习生 刘佳欣 浏览: 16

    去年冬天的一个黑夜,一位老人从沣惠渠蔡壕村段坠河下落不明。接报后,经救援人员9小时紧急搜救,终于在10公里外的大桥下找到了老人遗体。

    这次成功搜救让名不见经传的“红领之家应急救援队”名声大噪——这支义务救援队伍用自己的专业与爱心赢得赞誉,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

紧急救援:争分夺秒寻遗体

    事情虽过去几个月,但参与搜救队员难忘那夜的一幕幕。

    2024年11月19日晚10时许,正准备休息的红领之家应急救援队队长伍洪国接求救电话称:有一位老人于11月18日23点落水沣惠渠,下落不明。

    伍洪国打开定位,凭经验判断该定位已失效。“往下游走!”他迅速在脑海中生成救援方案:两支队伍,一支沿岸徒步寻找,另一支在水里探摸搜寻。

    同一时间,红领之家应急救援队270余人的微信群里“紧急求助”消息传开,队员和志愿者纷纷接龙报名。各路队员携带救生衣、手电等救援设备随时待命。

    禹学治是此次救援的一员。他白天是面馆厨师,看到救援信息后,立刻跟老板请假,还和同事商量花350元让他们帮忙揽下工作。

    在向老板保证完成救援任务后就回来上班,禹学治连夜打车从工作地高陵区赶到凤城二路,与表弟汇合,又驾车赶到莲湖区红庙坡街道大兴东路社区红领之家应急指挥中心取冲锋舟,为救援做准备。

    取到冲锋舟时已是凌晨3点多。面馆老板回忆说,起初觉得禹学治请假不“靠谱”,得知他是救援队队员后,直说遇到了“宝”。

    11月20日早8时,搜救行动正式开始。

    微信群里“炸”锅了,有直播现场情况的,有出谋划策的,还有人关心是否需要筹集其他的救援物品,大家齐心协力等待着好的结果。

    禹学治说,徒步寻找体力消耗大,沿岸走了三个多小时,嗓子都冒烟了,因为当时没法带水,想在旁边的泥地里拔个萝卜吃,也没有的,只有干涸的麦苗与油菜。当其他志愿者在群里问还需要支援什么的,禹学治在群里回应,“要是有个苹果吃,就太好了。”

    “打捞任务完成,收队!”下午17时56分,这则消息让大家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下来。

    伍洪国说,整个救援过程中,他内心十分矛盾。因为救援队成立时间不长,装备很有限。作为队长,一方面理解家属想要看到母亲的最后一面的急切心理,但同时又特别担心队员的人身安全。当他第一时间得到消息时,除了疲倦外,内心特别的平静。

    当晚22时04分,一则简讯记录了这次救援:19日凌晨接求助,连夜勘察制定方案。20日早8时出动10车15人两舟,在伍洪国和林康总队指导下,9小时后于距离事发地10公里的西铜高速桥下找到遇难者,移交家属及公安机关,救援圆满完成。

    透过救援队的微信群,记者看到不少市民留言点赞,“你穿着全身的雨衣下河是救援队最帅的仔,为你点赞!”

    当有人问救援队队员加入是否有工资、给装备,得到否定答案后,质疑他们是否值得,队员潘春洋说:“当想到有人孤立无援深陷绝境时,大多数人都和我们一样会奋不顾身伸出援手。我们自掏腰包、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无需回报,救了人本身就很有成就感,不存在值得不值得的问题。”

闲时惠民:普及安全知识

    前不久,记者走进红领之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看到,这里设有应急1:1科普室,展示了心肺复苏、火灾案例、消防设施使用方法等内容,还配备专业应急救援设备如冲锋舟用于培训和救援。救援队队长伍洪国手持小型灭火器,手把手教大学生志愿者灭火器使用要点。

    春节期间,队员们承担小区安全值守任务,帅气的身姿吸引了不少市民目光。队员们放弃休息用坚守保障社区居民平安过节。社区罗大姐说,“红领之家的队员经常进小区普及安全知识和解决安全隐患,有他们在,我们很安心。”

发展壮大:服务基层应急

    “红领之家应急救援队为社区治理注入了强大动力。”大兴东路社区书记任强介绍说,红领之家应急救援队于2024年7月筹备,9月24日经审批正式成立,队伍秉承“灾时救灾,闲时惠民”的宗旨,已发展队员270余人,其中专业应急队员60余人,成员包括在职党员、社区网格员、物业工作人员、退役军人等。

    队员们积极走进社区、学校、企业普及安全知识,先后30余次参与红庙坡街道安全宣传“五进”暨安全生产知识轮训活动,50余次开展家庭防火、电动车起火等理论讲解和实操演练活动,有效提升了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

    红领之家应急救援队的成立和发展,是西安市莲湖区应急管理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指示的重要举措,也是“社区 + 社会化应急救援队伍”联动模式的有益探索。            全媒体记者 申美 实习生 刘佳欣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