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人社 文旅

三部门今年有何动作

来源:全媒体记者 唐玉洁 浏览: 13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唐玉洁) 3月4日,西安市“‘深化六个改革’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系列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聚焦西安教育事业发展,人民就业保障,文旅经济发展等方面,相关部门介绍了2025年任务清单。

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西安市教育局制定《西安市贯彻落实教育强国陕西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建设教育强市的实施意见》及系列配套文件,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增强“双减”实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打造德育“西安品牌”。

    应对学龄人口“梯次达峰”变化趋势,加快构建与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升行动,推进数字化赋能教育,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

    推进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双示范”为引领,推进优质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建设,支持市属高职学校推进双高建设,推动职业学校向产教园区集聚发展。支持文理学院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城市大学,支持西安开放大学创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开放大学。将优化教师编制管理和使用创新,加强心理健康、思政、科学、体音美等紧缺学科教师补充配备。实施教师队伍提升工程,制定紧缺学科教师专项培养培训方案,完成全员轮训一次。

稳就业促增收

    今年,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稳就业促增收,帮助广大市民群众好就业、就好业。

    持续推动就业政策与产业、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加强就业监测和形势分析,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力度,定期归集发布重大项目就业岗位。落实中央高质量充分就业意见,用好用足减税降费、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政策工具,全力支持经营主体减负稳岗。

    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将落实好“1131”实名服务(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举办高校专项就业创业服务活动100场以上,为1000名有创业意向的青年人才提供“一对一”创业咨询辅导,强化供需对接,提供市场化岗位10万个;针对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困难群体,通过苏陕协作、跨区域劳务交流和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等渠道,提供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的机会,让困难群众就业有渠道、生活有保障。

    加大招聘活动的频次,全年举办就业服务活动600场以上。升级“家门口”就业服务,打造标准化就业服务驿站50个、高校服务驿站30个以及零工驿站20个,让人社就业服务更加规范、更加便捷、触手可及。同时,紧贴产业发展需要和群众就业需求,重点围绕康养托育、文旅数字、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行业领域,大力开展“岗位(产业)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持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强化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实施“文旅+百业”

    西安市文旅局将推进国有院团引入市场化机制、民营院团增强自身造血能力,让市民游客共享改革成果。聚焦重点文旅产业链,评定链主企业、实施优质服务,培育数字文旅、微短剧、汉服经济、银发旅游、低空旅游等新业态。 

    重点抓好关中书院改造提升,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文物保护和展陈改造,碑林博物馆改扩建,汉长安城遗址博物院和保护展示工程等“两重”项目,以及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华夏文旅、兵马俑VR影视等“两新”项目,不断扩大有效投资。

    孵化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实施“文旅+百业”,力促“产品、营销、政策、场景、指标”5个融合。打造本市东、西、南、北、中文化惠民“新布局”,组织戏曲进乡村、文化进社区等惠民演出1500场以上。着力抓好对外交流,用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加速恢复和发展入境旅游。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