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湖区:为解决劳动争议按下“快进键”
调解室内,气氛十分紧张。4名保安正与公司代理人就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问题进行协商。
“我不同意。”郭师傅态度坚决,“赔偿只有7000多元,还按月赔付,这一拖就是半年,我必须拿到钱才会走。”
公司代理人则无奈地表示:“我们是小公司,支付能力有限,确实没办法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但我们承诺,会每月进行赔付,在9月底前结清。”
工作室里,各种台账摆满了桌子,一场关乎劳动者权益的调解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是发生在莲湖区总工会、区人民法院劳动争议诉调对接调解工作室里的一幕 。
保安们不肯让步,公司也不妥协,调解一度陷入了僵局。公司因运营资金紧张,提出分5期、每期按1600元支付赔偿,而保安们则坚持要拿到钱才肯罢休。
关键时刻,调解员寇永利的一句话打破了僵局:“当事人拿到钱,才能知道公司有调解的意愿。”而且公司同意追加“加速到期”条款,即上述款项任意一期未按时足额履行,原告可就剩余款项一次性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最终,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5月14日,调解双方对赔付金额进行了确认,公司现场给付4名保安每人1000元,剩余款项按月赔付。
卷宗显示,该案件于2025年5月6日接收,5月14日就结案了。
“没想到调解得会这么快!”郭师傅兴奋地告诉记者。
如此高效的调解,得益于“工会 + 法院”诉调对接调解工作室。
该工作室于202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工作室的人员由区总工会联络员、退休法官和专业律师调解员组成,专门处理各类劳动争议纠纷、劳务合同纠纷,尤其是群体性劳资纠纷。
区法院工作人员介绍说:“调解成功就制作文书送达,调解不成则导入诉调对接绿色通道,法院快立、快审、快执,全方位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工作室还设立了线上人民调解平台,当事人无需到场就能完成调解,大大缩短了调解周期。
记者走进该调解室,发现调解室设计贴心,工作流程和制度都很明晰。莲湖区总工会配备的线上调解大屏设备成了一大亮点。今年年初,7位农民工的工资被拖欠。用工单位领到起诉状后,调解人员一直采用线上调解的方式。到了说好履行的那天,用人单位没有到场,但是通过线上人民调解平台,赔付问题还是得到了顺利解决。
那天,5名农民工一大早就赶到调解室,整齐地坐成一排。用人单位通过视频摄像头,把调解室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
调解员依托平台进行调解,外地农民工心里有疑虑,部分人凌晨3点就坐上大巴赶到莲湖区法院。调解员袁文丽通过调解室大屏,与公司代理人连线,当场核实人数、身份和金额,用人单位即时支付了所有工资,包括未到场的2名农民工的工资。
线上调解让农民工受益,也赢得了公司代理人的信任,为双方当事人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交通成本。
莲湖区法院立案庭负责人雷丹说 ,该工作室近9成的案子都是通过线上调解平台处理的。该平台自带身份认证系统,能确保当事人身份真实。调解笔录、协议及申请书可以一键生成,保证了笔录证据链的完整。此外,工作室的专业调解团队经验丰富,能够精准把握争议的关键,提高了调解效率。
雷丹说,劳动争议案件大多经过仲裁,被告可联率和送达成功率高,调解率也随之提高。通过摄像头联动,双方当事人能清楚地看到现场情况,增加了调解的可信度和履约率。
2024年,工作室成功调解了179件劳动争议纠纷,为职工挽回了近200万经济损失。
自2020年莲湖区“工会 +”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启动以来,莲湖区逐步建立健全了与多部门的协作联动机制。未来,莲湖区将进一步凝聚合力,完善制度,深化协作,推动劳动纠纷预防化解关口前移,深化“12351 +”一站式维权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保障职工的权益。
全媒体记者 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