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度文本”走向“实践常态”
——西安市雁塔区第一届集体协商竞赛小记
“公司一季度的订单和利润都特别可观,职工的基础工资、岗位工资应同步增长10.1%。”
“公司今年新招了70人,人工成本已增加不少;原材料、物流成本每年上涨等,实在压力大。之前我们提出涨5%,已经是为职工考虑了。”
……
近日,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二号教学楼里,西安市雁塔区第一届集体协商竞赛在这里举行,4支晋级决赛的队伍以实战化演练展现了集体协商的智慧与技巧。
竞赛自5月份启动以来,经过2个多月的精心筹备,雁塔区总工会以“模拟真实场景、聚焦实战能力”为原则,首次将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和技能人才薪酬协商纳入案例设计,设置了预赛与决赛两个阶段。重点考察参赛队伍对劳动法律法规、企业用工管理、协商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来自辖区各街道、园区的10支代表队经过激烈角逐,最终4支代表队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晋级决赛。
决赛现场,4支队伍围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技术工人薪资调整”“创新成果奖励”“技能津贴补助”“职工子女托管”等贴近职工现实需求的议题展开模拟协商。参赛选手化身“职工方”与“行政方”代表,通过政策解读、数据论证、情理结合的方式进行协商博弈。
协商过程中,选手们既坚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立场,又兼顾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展现了“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聚力”的协商技巧。
“本次竞赛选题紧扣时代痛点,选手表现既体现了对‘协商共赢’理念的深刻理解,也暴露了部分队伍在数据支撑、应急回应等环节的不足,为后续针对性培训提供了方向。”竞赛特邀陕西省工运学院和西北政法大学相关专家教授组成评委团,从协商逻辑、法律依据、沟通技巧、方案可行性等方面进行打分与点评。
此次竞赛中,雁塔区总工会组织了辖区150余名基层工会干部、企业代表进行现场观摩学习。“此次竞赛不仅是一场协商技巧的比拼,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通过模拟实战,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集体协商‘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寻求最大公约数’的本质。”参赛选手陈明表示,在未来工作中,将把本次竞赛的协商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转化为服务职工的实际能力。
雁塔区首届集体协商竞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集体协商工作将从“制度文本”走向“实践常态”。雁塔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本次竞赛为起点,通过建立“竞赛+培训+实践”的长效机制,持续推动集体协商工作向规范化、专业化、实效化发展,进一步扩大集体协商覆盖面,为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优化区域营商环境、保障职工权益注入新动能。
全媒体记者 苗莹 实习生 毛腾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