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大食堂:工会与您的三餐四季

——纺织城职工大食堂见闻

来源:全媒体记者 唐玉洁 实习生 于晨 毛腾泽 浏览: 3

开栏语

    身为劳动者,你对自己的权利义务清楚吗?你对工会的工作了解吗?西安工会竭诚为职工服务的新做法你都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从今天起,《走!去工会“串门”》栏目正式与您见面啦! 

    在工会的大家庭里,其实每天都在发生温暖的故事、涌现闪光的经验和各种各样的先进做法,而这里,就是一个“工会万花筒”——记者将带您走进基层工会,串串门、唠唠嗑,看看车间班组的创新工作室如何攻坚克难,瞧瞧职工之家的暖心服务怎样排忧解难;听听劳模工匠的奋斗心得,聊聊一线职工的酸甜苦辣。栏目将以“实地探访+职工视角”的形式,用鲜活的故事、朴实的语言,展现西安工会工作的温度与力量。  

    无论您是工会工作者还是普通职工,欢迎提供线索、分享见闻。让我们携手推开每一扇“工会之门”,发现更多值得记录的瞬间。

下一站,您想“串”哪儿?我们随时出发!

11.jpg

    灞桥区纺正街古城肌理中,矗立着一座紧邻纺织城工人文化宫的浅米色简洁建筑,其紫色招牌“纺织城职工大食堂”融合现代简约与老厂韵味,招呼着路过的行人。

    刚过上午11点,透过食堂玻璃幕墙,可见内部人潮涌动。食客在档口穿梭点餐、取餐,用餐区人们因美食露出惬意神色,画面鲜活且美好,令人不禁想要走进探寻其中的奥秘。

    推门而入,熟悉亲切的氛围扑面而来。夏季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崭新的桌面,敞亮明净,吊灯散发柔和光芒,让人心情放松。放眼望去,除食堂中岛区6个档口外,其余9个档口呈“L”形分布,档口上方电子屏滚动显示菜品介绍。档口明厨亮灶的设计无疑是一大亮点,食客们走进门就能看到身着工作服、头戴工作帽的厨师们在灶台前忙碌地烹制的身影,食材在锅中跳跃,香气诱人。档口前,取餐的食客有序等候,让人仿佛回到朴素美好的年代。

    岁月食堂找回记忆中的味道

111111.jpg

    “今的菜配酒真爽口。”“你别只顾着喝,尝尝这肉段,做得一点不腻。”在就餐区,一对退休夫妻边享用午餐,边闲聊着家常。用餐的王玉珍阿姨是棉纺四厂的退休职工,自从大食堂开业,她家就没再开过火。她感叹:“每天来这吃,有种回到厂食堂的感觉,家常菜藏着烟火味,令人怀念。”

    在食堂里转上一圈,眼花缭乱胃里却咕咕作响。从传统面食、炒菜到新颖的小吃、饮品,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手捧大碗面急匆匆往嘴里送的农民工老袁,是附近项目工地上的钢架工人。这几个月,他几乎每天都要和工友来这里。“咱陕西人还是吃面舒服,这一大份三合一干拌面才12块钱,吃得饱饱的,扛到下午六七点没一点问题。”老袁说,他干工地四处跑,已经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实惠的面了,让他找回了久违的家乡味。

    面食档口最受欢迎的餐品是搭配蔬菜和酱料的老碗面,以及皮薄馅大的陕味水饺,每天要卖出上百碗。与之媲美的是中岛区域的中式新派快餐,这里无固定菜单,每天以开盲盒方式提供15道不同炒菜供食客自选。价格亲民,8.8元/250克,荤素可自由搭配,能均衡营养,满足不同人群口味需求。用餐高峰期,食客端着餐盘在餐品区排起长龙,成为大食堂一道亮丽风景线。

    除传统美食外,食堂小吃和饮品别具一格。生炸鸡架师傅手法纯熟,鲜鸡架在热油中作响,是年轻人最爱;厨师将红亮辣椒油与芝麻酱融合淋在食材上的冒菜,让女士们食欲大增;饮品区醇厚奶香与清新茶香交织,是学生夏日解暑利器。

    整个职工大食堂弥漫着岁月温情。正如背景墙上“岁月食堂”所诠释的,延续着老纺织厂烟火气,藏着当代劳动者三餐四季的故事。忙碌的上班族、悠闲的老人、外来的务工人员走进这里,都能找到味蕾记忆。

工会兜底服务里透着温情

    中午十二点,迎来了一天中的高峰时段。身着不同工装的职工、从写字楼走出的白领、带着孩子前来就餐的家长……他们将这座占地760平方米、可容纳120人就餐的职工大食堂坐得满满当当。碗筷的碰撞声、欢快的谈笑声,交织成了一曲生动的生活乐章。

    食堂里侧的就餐区深受写字楼白领的青睐,因为墙面上设有充电插座,方便他们边办公边用餐。“这个食堂真有点不一样,让人惊喜又意外。”食客周姐是附近企业的员工,上次吃饭时忘了拔充电的手机,食堂关门后还派人帮她找回,此后她便成了常客。她了解到,食堂是原纺织城职工中心翻新改造后的成果,工会此举就是要让周围的职工群体吃上方便又实惠的放心餐。

    如何让食堂走进职工心里?在西安市总工会指导下,西安市总工会建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组织食堂人员前往胖东来学习经验,组织团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当地群众的饮食偏好编制菜单。在餐厅设计中注重细节,洗手台配备了儿童踩凳,服务台边设有急救休息区,夏季还加设了解暑饮品自取区,处处体现人文关爱。

    食堂的用心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更融入日常管理中。一天两餐时段,坚持采用新鲜食材,严格把控食品质量,大厅还设置了48小时留样冰柜,总厨随时在大厅进行巡查。对于食客提出的疑问和问题,确保立即解决,事事有回应。三个月来,食堂的意见簿已经成为听取食客反馈与建议、不断优化和提升服务水平的妙计宝器,食堂日均接待量超1200人。

    食堂里,受到年轻食客喜爱的宜昌不笨包子、青岛状元捞面正是由此而来。在听到有食客反映,纺织厂很多职工都是当年从湖北、河南而来,多年未能吃到地道的家乡味。食堂迅速采取行动,通过美食调研和实地考察,在七月初引进了宜昌不笨小笼包、状元捞面等不同地域的风味美食,让职工身在西安也能尝到地道的家乡味,感受到工会的关怀。

方寸食堂彰显担当与责任

    职工食堂的每一个角落,不仅蕴藏着对食客的深情厚谊,更彰显着对社会责任的坚守与担当。

    服务台前,收到的一面面锦旗,均出自学生家长之手,见证着食堂里发生的一幕幕暖心故事。今年中高考期间,职工大食堂特意为附近考点的考生划定独立就餐区,还推迟闭店时间、保持全天候开放,方便考生家长随时进来休息补水;同时为征战考场的考生提供就餐优惠及送餐服务。这些细微却贴心的举措,让考生和家长真切感受到温情与关怀,也让他们在等待考试的时光里多了一份从容与安宁。

    “重新找到工作,心里踏实多了。在食堂干活,我的获得感一天比一天强。” 收银间隙,马杜娟总在餐桌间忙碌着。这位曾是周边企业的下岗女工,此前数月求职之路充满艰辛,直到职工大食堂为她和其他五位下岗职工提供了再就业机会,这份工作让她格外珍惜。

    食堂里,不仅有温情的关爱,也有责任的担当。职工大食堂负责人透露,近期他们收到不少食客反馈:附近厂区的退休老同志因年事已高,外出就餐多有不便。为解决这一难题,食堂将与社区中心携手,计划在近期为社区老人推出定制送餐服务,让他们足不出户也能轻松享用营养健康的餐食。

    细细观察,这里的每一顿饭,并非仅仅是满足基本的温饱需求,它还承载了情感寄托与心灵的慰藉,堪称纺织城职工群众幸福生活的生动缩影。

12.jpg

 全媒体记者 唐玉洁 实习生 于晨 毛腾泽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