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利科技:政策沃土里长出的一粒“金种子”

来源:郑斐 浏览: 5

    “我们敏锐地发现无人机黑飞带来的安全隐患,通过技术和产品解决了这个问题,满足市场需求。”日前,陕西山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山利科技”)总经理张勇敢介绍,他们自主研发的无人机侦测与反制设备先后获得“2021无形截击比赛”决赛第二名、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技术融合专业赛三等奖。

    创立于1994年的山利科技,一直致力于安全领域物联网技术的探索与攻关,先后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陕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荣誉称号,成为一粒在安全科技领域闪耀的“金种子”。这粒“金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离不开政策扶持。

    “2023年,西安市科技局奖补我们一笔研发投入资金,助力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探索推动无人机侦测与反制技术及产品创新与升级。”张勇敢说。

    政府的研发投入奖补政策,如一场及时雨,精准浇灌企业的创新之树。山利科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攻坚,终于将物联网技术与安全科技深度融合,成功锻造出守护低空空域安全的利器——猎鹰反无人机系统。如今,该系统已广泛应用于能源、公安、电力、水利等关键领域。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有效减轻了企业的创新负担,使我们得以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地深耕核心技术。”张勇敢说。

    创新的种子要长成参天大树,离不开产学研融合的丰沃土壤。省工信厅积极推行产业导师机制,铺设了一条贯通学术前沿与产业实践的“高速路”。近日,张勇敢和公司副总经理杨慧霞被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院聘为首批产业导师,让企业的创新实践从实验室走上讲堂。

    作为一家民营科技型企业,山利科技期待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架设更加坚实的沟通桥梁,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截至目前,山利科技已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建无人机侦测与反制系统协同创新中心;携手省公安厅及西安邮电大学组建无人机应用与反制联合实验室。高校的智力活水,经由政策沟渠,正源源不断汇入企业创新的田野。

    企业壮大为“链主”,方能激活产业集群的整片森林。在低空经济风起云涌之际,山利科技凭借深厚积淀,迅速展现领航之势。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为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带来澎湃动力。

    在政策阳光雨露持续滋养下,山利科技依托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陕西省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研发平台,构筑起强大创新引擎。

    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无人机信号识别难题,山利科技团队依托研发平台的先进电磁频谱分析仪、高精度信号采集设备,对海量无人机信号样本进行深度剖析。在研发关键阶段,遇到传统信号分类算法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电磁干扰的难题,山利科技团队联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大学提出新思路,历经无数次实验与优化,填补了全频段无人机精准识别的空白,推动猎鹰反无人机系统全面升级。

    山利科技不仅是一家企业,更是一个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平台。多名青年才俊成功入选西安市“英才计划”高端创新人才及“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实现职称、学历双提升,为公司的科研创新积蓄了源头活水。山利科技还外聘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为技术团队注入前沿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从精准滴灌的研发激励到穿针引线的产学研融合,从人才沃土到“链主”擢升,山利科技这粒深植于三秦大地的“金种子”,正在一方沃土的滋养下茁壮生长。

                        (郑斐)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