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父辈的诊箱守百姓健康

——记长安区杜曲街道西樊村村医陈斌利

来源:全媒体记者 唐玉洁 实习生 于晨 毛腾泽 浏览: 3

111.jpg

    清晨,在樊川千年古道的褶皱里,西樊村从薄曦中苏醒。一位身着白大褂、背着诊箱的中年男子,步履匆匆地穿梭于村巷之间。他就是村医陈斌利,32年间,他成了几代乡亲们的“健康守门人”。

    “海刚,我姨的检查结果出来了,B超啥都好着呢,血糖也控制得不错,记得按时服药。”刚走进娄阿姨家,他就拿出听诊器仔细听诊,耐心叮嘱着家人。娄阿姨听着他的“唠叨”,安心地笑着,称他不仅医术好,更如家人般亲切。

    这样的场景,西樊村村民再熟悉不过。这些年,谁家老人慢性病需监测、孩子头疼脑热、产妇临近预产期,陈斌利都清楚。寒来暑往,只要乡亲需要,他就背起药箱出发。

接过父亲的诊箱

    陈斌利的从医之路,深受其父亲的影响。在他的记忆中,父亲常常为村民把脉问诊,在昏黄的灯光下翻阅医书,探寻治病良方,这些细微的画面,构成了他对“医生”的最初理解。随着年龄增长,他读懂乡亲笑容背后不仅是对父亲医术的认可,更是深厚信任与生命的托付。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让他萌生接过父亲药箱、守护这片土地与村民的信念。 

    1993年,陈斌利从卫校毕业,毫不迟疑地收拾行李,返回了故里岳村。从父亲手中接过承载两代人信念的听诊器和诊箱,完成了一场没有仪式的交接,肩负起守护一方百姓健康的责任。

    最初几年,陈斌利紧随着父亲问诊学习。他将父亲的临床经验与卫校所学知识相结合,在一次次听诊、开方中磨砺医术。那时村中道路尚未硬化,出诊之路泥泞难行。每逢雨雪天气,父子俩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在乡间,父亲总对他说:“医者父母心。咱们多走一步,乡亲们就能少受一点苦。”这朴实却沉重的教导,成为他日后行医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始终坚持下去的精神支柱。

    岁月流转,陈斌利的脚步从轻快变得沉稳,身影却始终穿梭于乡道间。32年间,从岳村到张家堡村,再到如今的西樊村,村民交口称赞他是“为民服务的好医生”。

银针里的民生温度

    这些年来,尽管乡村医疗基础条件不断提升,但与城市相比仍存在差距。面对基层设施有限、村民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陈斌利选择“向传统寻智慧”。2013年,他主动前往陕西省中医医院进修,系统学习针灸艾灸等技术。他用“一根银针、一把草药”为乡亲们的健康寻得了新路径。

    村民老郭多年前因脑血管病后遗症卧床不起,生活几乎不能自理。陈斌利坚持每日上门,用针灸为其疏通经络,并配合中药熏蒸辅助治疗。渐渐地,老郭的双腿有了力气,不仅能够站立,还可以借拐杖缓慢行走。这一转变让老郭全家重燃希望,也让周围村民对传统中医刮目相看,信任倍增。

    六岁的小患者石头(化名),因扁桃体三度肿大,导致夜间呼吸艰难,屡次被医院建议手术。他的父母抱着一线希望找到陈斌利。他采取中药贴敷与消融相结合的方式为其治疗。二十天后,孩子的扁桃体回缩到一度,呼吸变得顺畅了,睡眠也踏实了。

    像这样的案例,在陈斌利的诊室里还有很多。他用中医的智慧与力量,不仅缓解了村民的病痛,更以医者仁心温暖了无数家庭。2023年,在长安区卫生健康局的支持下,西樊村卫生室成功创建“全区首批中医阁”。他在原有诊室基础上,拓展了中医理疗区,增添了艾灸盒、火罐、专业治疗床等设备。

脚步丈量“最后一公里”

    回顾三十二年的行医之路,陈斌利心中始终存有一份遗憾。年轻时,他曾目睹一位村民因缺乏医疗知识拒绝服药,最终因慢性病恶化导致脑溢血离世。这一幕深深烙印在他心中,也坚定了他将“防未病、管慢病”作为行医核心的信念。

    “‘健康中国’的根基在基层,提升村民健康意识才是预防疾病的关键。”为了弥补乡村健康宣教不足,陈斌利走出诊室,主动深入每一个家庭。他从慢病管理入手,建立“一册一卡一档案”模式,为全村272名高血压、99名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坚持定期上门随访。村民张大爷多年来血糖控制不稳,陈斌利不仅手把手教他使用血糖仪,还量身定制食谱,甚至跑去田间提醒他服药。

    陈斌利还针对村中儿童、老人等不同群体,设计了各具特色的健康宣教内容。他绘制黑板报宣传防病知识,用方言举办健康讲座,讲解“三减三健”。农忙时节,他带着血压计蹲守田边,边服务边科普,用脚步丈量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在他的持续推动下,西樊村村民高血压和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大幅提高,老年人体检覆盖率持续扩大,村民主动就医的意识明显增强,儿童预防接种率也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因其突出表现,在刚刚过去的中国医师节,陈斌利荣获“陕西省优秀医务工作者”称号。

    如今,陈斌利的儿媳也走上了从医的道路,而即将步入暮年的他,希望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下一代,让守护村民的健康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代代相传的责任与担当。      

  全媒体记者 唐玉洁 实习生 于晨 毛腾泽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