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落地实施,一场以“新”提“质”的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
更新“金刚钻” 干好“瓷器活”
机械臂上下挥舞、无人车往来穿梭、智慧大屏实时显示生产数据……在陕西,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的落地实施,一场以“新”提“质”的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
今年上半年,陕西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24.3%,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8.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设备购置投资占全部设备购置投资的比重为82.6%,同比增长28.2%。
作为制造大省,陕西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措施、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等,通过完善政策措施、扩大支持范围、增加资金规模等,全力推动工业企业更新“金刚钻”,干好“瓷器活”。
抢机遇 释放新质产能
8月末的一天,走进陕汽汽车总装配厂,可以看到,在各工序密切配合下,一辆辆“庞然大物”走下生产线。
“各条底盘生产线均适配同时装配多款车型的混产生产模式,在国内重卡领域具备很强的柔性化能力。”陕汽汽车总装配厂生产办高级业务副经理季翔说,上半年,总装配厂实现6.9万辆整车生产入库,其中新能源车6700余辆,创历史新高。
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的带动下,去年以来,陕汽重卡、半挂牵引车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大规模设备更新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这四大方向不仅代表了技术进步的趋势,还反映了市场对高质量产品的迫切需求。”陕汽控股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相强说。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明确将工业、农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列为重点实施对象,有效刺激了商用车市场需求。
为此,陕汽编制2024年至2027年生产线自动化改造方案,谋划和储备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升级项目,加大新能源领域试制、试验设备投入,加快高耗能设备更新。预计到2027年,陕汽设备及生产线更新不少于200台(套),主要生产线数字化改造实现全覆盖。
周相强说:“抢抓机遇,我们将深入推进提质增效工作,提升技术水平,增加先进产能,进一步增强整体竞争力。”
抓更新 提升发展成色
在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台台自动导引车沿着预设轨迹灵活穿梭,精准抓取工位上的托盘物料,平稳转运完成循环补给。
从制造到“智造”,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坚持以创新为驱动力,依托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精益化、自动化、数字化深度融合,实现制造升级。
“公司将设备更新纳入智能制造全链条布局,形成‘问题导向—技术突破—体系构建’的实践路径。”该公司智造技术工艺处处长说,通过数智赋能,产品平均工程设计周期缩短50%,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40%,企业整体运营效率提升30%。
提质增效的背后,是设备更新带来的生产模式革新。目前,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2个场景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智能制造能力在行业内领先。
“设备更新行动开展以来,我们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将长期实践与政策要求深度衔接,让设备更新成为智能制造升级的关键支点,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曹伟产说。
延链条 夯实转型基底
“明年就能用上绿电了!”不久前,得知园区的绿电项目开始启动招投标,西安维冠精密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肖刚兴奋不已。
西安维冠精密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5年,位于西安市渭阳路兵器工业产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园,主要生产机箱、机柜等,年产钣金件100万件、机柜3500套,是施耐德电气等全球知名企业的合作供应商。
“2021年,施耐德电气启动供应商‘零碳计划’。为匹配发展要求,我们启动绿色升级改造。”肖刚说,目前公司更新了叉车、燃气锅炉等高耗能设备和3台纯电伺服折弯机,经折算,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4.1吨。
设备更新不只是“新与旧”的变化,更带动产业整体向高端、智能、绿色升级,驱动技术不断创新。
在龙头企业施耐德电气的带动下,绿色链条不断向下延伸,西安本地10余家供应商陆续完成绿色升级改造。
为更好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陕西搭建服务资源池,为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供全过程服务和全要素对接,形成供需衔接、服务赋能的模式。
随着政策进一步落地见效,陕西累计更新新能源公交车675辆,更换404辆公交车动力电池,报废更新老旧营运货车226辆,新购新能源城市冷链配送货车275辆……绿色发展逐渐融入生产生活。
“数字化、绿色化是影响工业发展变革和竞争优势的两大技术变量。随着设备更新有效推进,绿色发展已逐渐融入陕西高质量发展的‘DNA’中。”陕西省工信厅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专家组副组长王鲁迤说。
(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