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闪耀工匠大会 匠心生辉各有精彩
9月24日上午,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陕西分论坛如期举行。论坛以“秦匠千年 智造未来”为主题,邀请了来自陕西的大国工匠徐立平、何小虎、蔡嵘,三秦工匠白芝勇分享自己的成功轨迹与匠心之旅。
三秦工匠、中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首席技师白芝勇
守护高铁“精度”,解决铁路测量难题
我所从事的测量工作,每一毫米都需要细心,否则就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给百姓的出行和工程建设带来巨大损失。这些年,我们团队一直致力于提高测量精度,希望可以为高铁提供更快的运行速度。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技能人才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平台,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始终践行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这将是一份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大国工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
火药整形师徐立平
“立平刀”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航天制造涉及的学科众多,是复杂程度很高的系统工程,所以航天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要高于一般行业。在航天产品中,一根导线和元器件的好坏都可能影响整个系统的成败,所以每个步骤和细节都要精益求精,尽量地追求完美。
以我的工作为例,修整的精度越高,就越能保证固体发动机在设计的推力下工作,从而给火箭飞行提供稳定的动力。要达到这个精度要求确实不容易,需要经过十年如一日的辛苦练习和反复思考,才能达到“一摸就准”的程度,确保每一刀的精准。在提高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增强心理素质,保持冷静,心无旁骛,才能保障我们顺利完成每一项危险的工作。
大国工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数控车工何小虎
核心技术是要不来的
今年我和许多大国工匠、劳动模范参加了“9·3”大阅兵仪式,我感觉非常荣幸、非常自豪、非常激动,在现场看到我们的国之重器意气昂扬地走过天安门广场时,感觉到了伟大祖国的强盛。我也曾参与了载人航天空间站建设,在研制过程中,我亲身体会到,核心技术是要不来、等不来的,必须要靠产业工人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地干出来。尤其是我们国家从大国走向强国,我们产业工人的责任和使命也更加重大。
作为一名国防人,未来我要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奋斗,坚持精益求精,做好“传帮带”,做好创新创造,把更多的专业技术和先进的制造理念相结合,将国之重器制造得更加可靠、稳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和智慧。
大国工匠、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维修电工蔡嵘
参与打造第10万台新能源变速器
从昔日的高考落榜生,蜕变为企业的特级技师,这一路我已走过14年。这些年我不仅见证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也悉心培养并见证了我的成长进步。作为企业的一名大型设备电工,我在28岁时荣获高级技师证书,成为当时我们集团公司最年轻的高级技师,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工作领域里,成功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全媒体记者 臧慧 唐玉洁 整理
吉林篇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焊接技术开发主管王洪潇
开幕式上,王洪潇以《牢记嘱托攻坚核心技术 以匠心智造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作为大国工匠代表登台发言。
会后接受采访时,王洪潇坦言:“作为大国工匠的代表发言,我内心满是荣幸。这份认可,既彰显了国家对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关注,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定决心,也让我们女性工匠真切地感受到了温暖与前行的力量。”在王洪潇眼里,大国工匠论坛不仅是展示成果的平台,更是跨行业学习、激发创新的契机。
“我们正站在科技与制造深度融合的时代潮头,让我们用算法谱写智能制造的乐章,让生产线奏响数字化转型的强音;以数据之火淬炼工艺精华,用创新之炉熔铸时代精品,点燃新质生产力的璀璨光芒。”王洪潇的结束语,映照出吉林工匠面向未来的信心与决心。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院试制部高级技师杨永修
从一名铣工学徒到数控班组一员,杨永修曾因国外先进数控设备、复杂操作系统与密集代码倍感压力。但他没有退缩,向师傅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在破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不断成长,在反复锤炼中持续精进,最终从技术“小白”蜕变为精通国外数控系统编程、多款软件操作及多轴数控设备的行业“大拿”。
接受采访时,杨永修感慨道:“连续参加两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感受尤为深刻。今年科技感更强,创新氛围更浓,智能化成果层出不穷,这对我们产业工人既是激励,更是鞭策。”刚刚获颁首批大国工匠人才证书,又连日与全国各地工匠深入交流,杨永修深感责任在肩、使命光荣。
河南篇
中国航空工业新航集团首席技师孟祥忠
孟祥忠是中国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师。这次参加大会,他感受颇多:“与众多顶尖工匠交流,深感匠心可贵。我将把汲取的经验融入日常,精益求精,带动团队共同进步,为制造强国贡献更多力量。”
空中加油技术向来是航空领域密不示人的核心机密,以前燃油系统配套的航空大直径高压球阀的加工技术一直被国外封锁。孟祥忠带领团队从手工打磨一步步推进,经历4年时间,5次技术迭代,终于研发出被业内称为“最轻、最圆、最亮”的高压球阀加工技术,实现了高温高压高转速下的可靠持久运转。
中信重工铸锻公司电炉班班长杨金安
参加此次大会后,觉得国家在近些年非常重视我们蓝领、技能工人的成长。作为一名大国工匠、全国劳模,通过此次交流大会,我将把从其他工匠身上学到的知识带回去,传授给工作室的成员。要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要带好自己的团队,要历练好自己的技能水平,要搞好传帮带和师带徒,要感恩国家对我们的培养,感恩全总、省总和各级工会为我们搭建的这个平台。今后工作中,要更加地埋头实干,为祖国的繁荣昌盛、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辽宁篇
中石油辽河油田首席技师赵奇峰
作为一个扎根井场 32 年的“老石油”,走进展厅,我被那些标注着“解决行业痛点”“打破国外垄断”的成果吸引。在精密制造展区,一位工匠展示的“微米级轴承加工技术”,让我想起自己攻克“隔热管密封节取出难题”的日夜,同样是面对“卡脖子”的技术瓶颈,同样是经历上百次失败仍不放弃,那种与难题死磕到底的韧劲,是我们所有工匠的“共同语言”。
在大会上,我的五小成果有幸入选路演。我深刻地体会到:最好的创新,永远是“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
近年来,我收了300多个徒弟,看着他们从“门外汉” 成长为技术骨干,有的还获得了“辽宁工匠”称号,这比我自己取得专利更有成就感。
沈鼓集团焊工高级技师张腾蛟
有幸参加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步入创新成果展示区,仿佛置身于一场全国顶尖智慧和技能的盛宴。每一件产品都是凝聚着工匠心血的创新成果,无声地诉说着坚守与突破的故事。和全国各地的大国工匠交流,让我深刻体会到“工匠精神”,这份精神,与生养我的沈阳这座城市的气质一脉相承。
九月,恰逢沈阳的“工匠主题月”,作为在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的技术工人,我将带着此次参会收获回到家乡后,将大国工匠的精神火种,播撒在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努力成长为一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沈阳这座工匠之城期望的新时代工匠,为东北振兴、为国家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山西篇
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韩利萍
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平台的关键零件加工任务中,韩利萍带领团队再次展现出非凡的技术实力。其中,某新型发射平台的核心部件复杂程度远超以往,精度要求达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尺寸公差需控制在头发丝直径的几十分之一。面对这一难题,韩利萍和团队成员一头扎进技术攻关中。他们反复研究图纸,模拟各种加工方案,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经过数月的努力,韩利萍创新提出了“多轴联动协同加工法”,成功攻克了这一关键技术难关。
谈及参加此次大会的感受,韩利萍感慨地说:“在这里,我看到了来自各行各业工匠们的风采,大家都在自己的领域里追求卓越,我深受鼓舞。回到工作岗位后,我将继续把工匠精神传承下去,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测量大队队长田国锐
“能以大国工匠的身份参加盛会,我非常激动。”9月23日,在中铁十二局激光定位器展区,记者见到了田国锐,这项成果就是他带来的。
“这项技术基于振镜扫描的激光扫描技术,将激光束精准地投射到工作面上,在隧道开挖中可以精准进行炮孔定位。”田国锐介绍,“这项成果应用到实际中,施工效率提升了93%。”
像这样的创新发明,田国锐有很多。“此次参加大会我收获很多、感触很深。大会集中展示的航天精密制造、高铁技术研发、深海装备国产化等千余项创新成果,印证了‘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亲眼目睹了一大批关键技术的突破皆源于工匠群体将个人技艺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的实践。”田国锐说道,“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做好传承,用实际行动为祖国强大贡献力量。”
河北篇
中国乐凯集团首席技师张宏伟
缩微胶片,是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乐凯医疗研发部首席技师张宏伟,带到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现场的展品。
“乳剂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乳剂颗粒精度更是胶片的‘生命线’。”为了解决档案信息系统资料存储难题,张宏伟和团队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失败后,最终将颗粒精度由0.1微米提升至0.05微米以内,相当于提升了头发丝直径的六百分之一。如今,1平方厘米的缩微胶片,即可存储一张A4或A3纸上的内容,时间长达500年。“目前,我们完全掌握了乳剂颗粒精度控制技术,并且推动缩微胶片由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打破了国外垄断,为国家档案系统的信息安全提供了保障。”铿锵有力的声音,既是对自己的肯定,更是张宏伟对行业的坚定。
曹妃甸港矿石码头高级技师宋涛
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期间,占据河北省总工会展区面积最大的莫过于堆取垃圾自动化系统模型,也是国内第一批矿石码头的堆取料机自动化系统。“有梦想,就要坚持,而且还要为这个梦想不断地去努力、去拼搏。”说这话的是曹妃甸港矿石码头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宋涛,也是该系统的主要研发者。
面对矿石码头物料特性差、作业工况复杂等原因和迫切的堆取料机智能化转型的需要,宋涛时常加班到深夜,周末也很少休息。“港口生产繁忙,我们只能在堆取料机的作业间隙,见缝插针地安装和调试。有时为测试一组数据,需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宋涛说,那段时间他和团队成员先后攻克自动定位技术、防闷斗技术、防撞技术、恒流量技术等多项技术难题,成功研发了如今的矿石码头堆取料机自动化系统。“这套完全自主研发的系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摸索出来的。改造前,需要6个人在现场作业;改造后,2个人在集控室便可远程监控6台堆取料机自动作业。”面对国内同行的问询,宋涛详细介绍着创新成果的成效和特点。
北京市总工会展区精心划分“匠梦·奋楫扬帆”“匠心·学院筑魂”“匠人·星耀京华”“匠技·创新裂变”四大区域,对应梦想引领、精神传承、人才展示与技术互动环节,完整呈现工匠人才从成长到引领的全过程。展区不仅展示北京大国工匠的创新成果与精湛技艺,更邀请高技能人才开展互动体验、技能展演与交流研讨,搭建起观众与工匠对话的桥梁。
重庆市总工会展区围绕“新韵重庆 匠心前行”主题,亮出多项创新成果。其中,VR滑翔伞体验设备成为展区“明星”,其首创的模拟滑翔伞飞行器技术搭载智能触控系统可实现失重感、碰撞感、雨感、风感、气味“五重特效”。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文旅场景,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重庆科技创新的活力。
甘肃省总工会展区以深厚工业根基与璀璨传统文化为“匠心”之魂,以现代产业链协同创新为“链动”之脉,通过“过去·现在·未来”的叙事逻辑打造综合展台。展区采用“一心一环三区”动线结构:“一心”的LED大屏与门头构成视觉焦点;“一环”引导观众有序参观;“三区”呈现工匠成果,提供洽谈合作空间,让观众直观感受甘肃品牌的文化内涵与创新力。
湖北省总工会展区以“建功支点,匠谱新篇”为主题,多维度呈现湖北工会的工作成效。“工会工作成果”板块用液晶电视系统呈现“六家”建设,“匠人匠艺”板块矩阵式展示20名荆楚工匠风采,“创新成果”板块的“创新能量树”下集中陈列芯片原子钟、6G样机等北斗产业、光电子信息领域的尖端成果,外墙还深度解读“复焊矫正法”等重大技术突破,彰显湖北产业硬实力。
湖南省总工会展区划分三大板块:“创新成果展示区”展现“海牛Ⅱ号”深海钻机、复兴号高原动车组等“中国深度、强度、速度、高度”成果;“工匠风采展示区”呈现3名大国工匠、4名首届培育大国工匠及多个劳模工匠工作室;“工匠创新交流区”设置中联重科小型挖掘机“挖仔”表演、湘绣数字互动体验,让观众在互动中感受湖南匠心。
黑龙江省总工会展区围绕“匠心铸重器,数智创华章”“匠心筑梦,向新而行”两大主题,分板块展示特色成果。“大国重器民族脊梁”等板块通过实物与图文,呈现“蛟龙号”导航系统、“奋斗者”号推进器、C919机翼壁板等国家成果;现场还有黑龙江数字工匠学院的数控五轴教学设备、龙粤文化的四季冰城AR冰箱贴,同时展现冰雪经济、创意设计产业的创新成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设置“育匠成才”“琢故立新”“聚才汇智”“兴泽边疆”四个板块,展示了“防误启动按钮锁具”等硬核产品,交出完美的新疆“匠心”答卷。
本组图片均由山西工人报记者戎兵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