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衣跑单谋生 红衣抢险救人
UU跑男王美喜的双面人生


10月20日清晨,一夜秋雨让西安航天城街道笼罩在久久不散的晨雾中。UU 跑腿员王美喜已穿上橙色工装,骑上电动车,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的车筐里装着客户的生鲜订单,尽管路面湿滑,但他凭借经验安全准时完成了配送。望着他穿梭不息的身影,谁也难以想象,就在几天前,这位年仅29岁的骑手还奋战在广西南宁的抗洪救援一线。
一年前,王美喜加入了西安先锋救援队。从此,他“送单”载着生计,“救援”扛起担当,用双脚奔跑出一条充满温情的“双面热血路”。
从共享单车到“优种兵”的生计路
王美喜是安徽阜阳人。2018年,22岁的他为爱奔赴西安。初到这座城市,他找到了一份银行特勤的工作,白天在地铁口巡逻执勤,晚上则在出租屋里琢磨新的生计。
“当时看到有人跑腿送东西,觉得时间自由,很适合刚到陌生城市的我。”刚开始接单时,王美喜没有电动车,只能骑着共享单车接两公里内的短单。遇到雨雪天,他就依靠地铁和公交来转运货物。
“最早抢单只敢挑单价高的,怕路程远了,包不住路费。”半个月后,他用攒下的钱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并凭借努力,很快将自行车换成了电动车。
在接单送货的过程中,他逐步摸索出一套跑单技巧:跑单时避开早晚高峰,优先承接商超、药房的固定订单;遇到特殊人员的订单,还会多问一句“需不需要帮忙多带点东西”。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让他的订单量与收入稳步增长。他也从当初的单打独斗,成为如今航天城片区“三秦家雁”战队的一员,累计服务用户超26000人,接单里程超十万公里,并连续5年保持零投诉,成为 UU 跑腿名副其实的“优种兵”。
十余次一线救援的“逆行”之路
“平台很照顾我,知道我常去救援,每次回来都为我保留优先派单的权益,这点特别暖心。”从小到大,王美喜心中始终保有一份助人为乐的热忱。
202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位蓝天救援队成员。“听他讲述在山林搜救的故事,我觉得自己也应该加入。”深受触动的他,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西安市先锋救援队。
自此,陕西、西藏、山西、四川、贵州、广西……一年多里,他十余次奔赴救援一线。无论是山地搜救还是洪涝清淤,那抹跃动的红色身影总在危难时刻出现。每一次任务都是生死竞速,而成功救出被困者后的喜悦与自豪,便是他无畏前行的最大动力。
今年6月,贵州省榕江县发生特大自然灾害,罕见的强降雨导致洪水肆虐街巷,无数家园沦为泽国。王美喜从新闻中看到灾区的画面,内心焦灼不已。他不顾家人反对,只身一人再次前往灾区,在那里一待就是70多天。
“当时没想太多,就觉得灾区需要人。”抵达榕江后,眼前的场景比想象中还要严峻:街道上淤泥没膝,杂物堆积如山,众多居民楼断水断电。这让王美喜立下了“只要榕江还需要,我就不会离开”的朴实承诺。
救援期间,王美喜接到家中急电,只能匆匆返乡处理家事。可仅仅两天后,当地群众看到他再次出现在灾区,都惊讶不已。他没有多言,主动请缨前往受灾较重的杨家湾,继续帮助群众清淤。几天里,他话不多、干活扎实,给丰乐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开华留下了深刻印象。“王美喜连续几天跟着我们到杨家湾清淤、搬运杂物。刚开始机器进不来,全靠人工,哪里最脏最累他就往哪里钻,从不说一句苦。”陈开华说起这名志愿者,满是感激。
生计与救援中的“双向人生”
在榕江的那些日子里,王美喜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从安徽到榕江经商的乔强,看到他身上的救援服,主动接过他的行囊,将他带回自己经营的民宿安置。这份突如其来的温暖,让他真切感受到了陌生人之间的善意。“救援之路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温暖,人心中的善意,有时能消散救灾路上所有的疲惫。”他回忆起那段经历,依旧记忆犹新。这份温暖也成为他看到广西突发灾情后,毫不犹豫在中秋节当天再次踏上救援之路的强大动力。
当地救援告一段落后,王美喜立即回到西安,迅速调整状态,重新穿上橙色工装,投入到跑单工作中。为了弥补救援期间耽误的时间,他比以往更加努力,常常早上七点就出门,一跑就是十多个小时。
王美喜的“双面人生”,看似忙碌又充满矛盾,但他却乐在其中。偶尔,爱人会因担心他的安全而与他争吵,旁人也会对他的选择投来不解的目光,但这些都没能动摇他的想法。他说:“送单是我的生计,能让我和家人更好地生活,而救援是我的心中所向,让我的生活更充实和有意义。”
全媒体记者 唐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