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林带话幸福

浏览: 448

幸福林带项目从规划开始,就凝聚着西安市民对城市生活的美好愿望。7月1日,西安幸福林带地上景观绿化和地下商业首开段(横二路到长乐路段)对外开放,这条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东绿带”一经开放就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打卡。

像自家的花园一样方便

7月7日清晨,记者随着打卡的市民一起走进了幸福林带项目现场。虽然建成开放时间不长,这里人气显然不缺,三五成群,熙熙攘攘的,有晨练的,有跳舞的,也有推着轮椅上的父母来晒太阳散心的,也有慕名赶来游玩的……

一大早,张大爷和老伴带着结束中考的孙女来到幸福林带。“期盼已久的‘城市绿洲’终于建好了,成了我每天早晚必来的地方。”张大爷是幸福路附近的居民,1977年他从部队复原后就职于西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他介绍说:“这里以前是一些商铺,这边是自行车棚,那边是卖草鞋的。现在多好,到处都栽满了景观树,塑胶的步行道很漂亮,真是休闲的好地方呀!”

张大爷和老伴一边走着一边说着今夕的变化,不住地啧啧称赞。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东方、秦川、西光、华山、黄河和昆仑6大军工企业聚集在此,让幸福路一度成为东郊繁华热闹的所在。

不一会儿,记者遇见用轮椅推着母亲来此溜达的刘师傅。刘师傅显然心情很好,他推着轮椅给母亲介绍,“瞧,这里的道路以前可没有这么宽。”遇到好看的景色时,刘师傅还停下来,给母亲拍照。“妈,精神点,给你拍个照。”

刘师傅说,自己住在幸福林带沿线小区。一直盼着幸福林带能早日建成。如今,幸福林带建成开放,像是自家的花园一样特别方便,他说,以后要常推着母亲出来晒太阳。

王先生是陕南人,一直在西安打工。2012年,他在幸福林带附近买了一套房。“当初把房买在这里,就因为规划里有幸福林带。”王先生说,这几年,城市发展太快了,家门口变化特别大。公园地铁建成后,大大提升了生活幸福指数。

市民的打卡地

幸福林带的开放,不但方便了周边的群众,更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打卡。

王女士从沣东新城而来。“我家门口就是地铁,坐上地铁不到三十分钟,来这里特别方便。”王女士说,幸福林带开放后,她第一次来,还在抖音上进行了直播。“就是想把这项民生工程介绍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也来这里打卡。”

走着走着,一阵悠扬的乐器声吸引了记者,原来有位市民坐在树下吹奏萨克斯管。这位姓邓的市民吹完一曲后,围观的群众纷纷鼓掌。他对记者说:“现在这里人多地方大了,吹管再不担心扰民了,可以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了!”他说,退休后他喜欢上吹萨克斯,在家里吹奏还被邻居投诉过。“幸福林带离我家就几分钟路程,太方便了。林带开放后,我天天来,水平都见长了。”

“参与建设很幸福”

从幸福林带项目开始,康佳聚就投身其中。2018年大学毕业后,他就来到中建五局工作。“很幸运,也很自豪,刚毕业就参与了这么大的一个项目,让我从一个职场小白快速成长。这将是我一生宝贵的财富。”康佳聚说,一般到项目上只能涉及到一个业态,而这个项目涉及五大业态,干一个工程学习了五大业态方面的知识,他是“赚”大发了。

“这里不仅是我学习工作的地方,也是在校大学生参观学习的好地方。你看,这些学生就是我的师弟师妹,他们专程到这里来参观的。”康佳聚指着一群大学生说。

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建筑与城市规划系当日组织100余名学生来这里参观。

“看了地下管廊,再结合课本知识,一下子就明白,特别直观。”学生们看到实景的地下管廊后表示,实习季遇上林带开放,他们是多么的幸运。

下沉商业广场人气旺

通过旋转式步道,记者进入下沉的商业广场。这里是人气最旺的地方,地下商业首开段257个品牌开业。记者看到,各家商铺前面依次摆放着开业时的庆贺花篮。

“10时前在林带上,10时后在广场下。”附近居民王先生带着小孙女遛弯,他说家里地方小,孩子不愿在家待,幸福林带开放后,这里成了他跟孙女游玩的好地方。

除了有一些户外商业,还有一面“波光粼粼”的“网红墙”,随着手指拨动墙面的“鳞片”,或粉或红或白的颜色缤纷闪现。另一面满是陕西方言的墙,也成了大家争相拍照的地方。

同时,地铁指示牌已经装好,从地下商业综合体可直接前往地铁8号线。

据了解,9月1日,冰球、篮球、羽毛球、游泳4个专业体育馆建成开放,其他场馆和配套商业年内将全面运营。

三大主题园区各有特色

幸福林带项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工程,全国最大的城市林带建设项目。项目位于西安市规划的“三带三轴三中心”的东轴线国际文化交流轴上,是未来城市东部新中心的核心区域,项目总投资超240亿元,南北长约5.85千米,平均宽度210米,总占地面积约1843亩,包含景观绿化、地下空间、市政道路、综合管廊和地铁配套五大业态。

幸福林带以“运动、休闲、娱乐”为主题,划分为“动之谷、森之谷、乐之谷”三大主题园区,彰显不同特色,打造出集生态、文化为一体的休闲长廊,被称为“丝路上的城市绿洲”。

西安幸福林带项目是保留城市印记的样本,是城市更新、旧城改造的典范工程,它的建成为西安交上一份出色的“幸福成绩单”。 本报记者 苗莹 申美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