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幸福生活在家门口升级

浏览: 449

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好看又好住;棚户区改造实现群众新生活;背街小巷既有文化也显特点;断头路通了,群众出行更方便;架空线落地恢复了城市“天际线”……

三年来,西安市全力推进“三改一通一落地”工程,着力补齐城市建设管理短板弱项,加快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建设管理水平,扮靓人居环境。

目前,全市已基本按照时间节点全面完成“三改一通一落地”目标任务,并圆满完成3552个“三改一通一落地”项目评估验收。同时,全市还建立精细化管理机制,加强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完善老旧小区居住环境和后期服务;加强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作日常管理,巩固整治成果,确保背街小巷市容秩序始终整洁有序;加强对已落地路段的巡查,净化城市空间,打造规范有序的城区环境。

老旧小区换新颜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系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经济发展。

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推进中,西安市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居住环境、提升公共服务。

西安明德门老旧小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西安市最早的安居小区,改造任务涉及126栋楼宇、6286户居民,施工面广、楼栋分散。

改造后的小区,开窗见景、推门看花,好看又好住,里子面子实。残疾人士薛师傅居住的19号楼楼梯加装了扶手;忍受了十来年下水道堵塞的王奶奶,终于盼来整个小区的下水管道全部换新;担心小区安全的杨柳奶奶,看到小区加装了摄像头和门禁设施……

“老旧小区巧打扮,房子外加保温板,又防晒来又保暖,处处都有林荫道,又有花来又有草,改后好处说不完,群众人人拍手赞。”看着改造后小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住雁塔区明德门北社区的兀凡大爷为此编了个顺口溜。

这只是换新颜的西安老旧小区之一。在中科院盐湖研究所西安二部小区住了20多年的74岁老人余秀芳,没想到自己的生活环境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她说“小区改造后,真是大变样,基础设施完善了、环境变美了、服务也跟上了。现在我每天都会跟邻居们唱唱歌、跳跳舞,感到非常幸福。”

当焕然一新的小区呈现在大家眼前时,大家连连叫好。年久失修的单元门增加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杂乱的菜地、裸露的黄土成了绿草如茵的步道、广场,居民的心情也跟着安装的路灯一起“亮”了起来……“现在是环境好、住得好、服务好。许多朋友再来到我们小区,还以为走错了门呢。”中科院盐湖研究所西安二部党支部书记刘嘉辉的一席话,道出了小区居民共同的心声。

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也要根据居民需求做精“自选动作”。考虑到老年人多的实际情况,这个小区还建成了智慧养老活动中心、老年食堂、老年课堂等,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理疗、日间照料、社区就餐、休闲娱乐等服务,切实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西安有更多的老旧小区都迎来“蝶变”,为百姓的幸福美好生活加码!

告别头顶“蜘蛛网”

走在西安街头,天更蓝、路更宽,一些街道两旁曾经由架空线缆织成的“蜘蛛网”不知不觉已隐身不见。架空线缆“落地”,市民们点赞:“畅快”。

商户老刘在大麦市街经商20余年,他对门前的架空线缆印象深刻:以前道路两边电线杆上挂着密密麻麻的电线捆,黑黑的,一股一股的,看上去挂在头顶的成捆通讯线缆合起来大概有30-40厘米粗,这些东西压在头顶,让人很压抑,不想抬头看天空。

“你看,现在这多豁亮,天气好的时候,蓝天白云都在抬头的一瞬间。”老刘高兴地说,今年4月份左右,架空线缆就落地了,心里真舒坦。

经常路过星火路立交桥的市民都知道,桥的北侧非机动车道中间有个边长1米多的方形水泥墩,上面是电力架空线路。曾经,这个“任性”的拦路水泥墩让上班族头疼不已,非机动车道宽约两米,墩子就占了一米。

“今年1月份水泥墩拆除,线缆落地,路一下子宽了。”附近居住的袁师傅告诉记者,为了居民正常用电不受影响,施工方是晚上施的工,第二天一觉起来,路宽了,水泥墩也没了。上班族骑车路过此处再也不用绕水泥墩了,畅快。

改造前自强东路两侧架空线缆影响城市形象、影响出行,和道路两侧新建建筑形成较大反差。

附近居民王先生说,有时线缆被货车挂到,掉了下来。为了下垂架空线缆不影响早晚过往车辆行人正常通行,有人用一根木棍把线缆撑起来。经过此地,过往行人、车辆还得绕行。

自强东路与北关正街十字执勤交警告诉记者,原来十字路口上方的架空线缆会挡住行车视线,过往司机反映看不清楚红绿灯。晚间有些货车会挂到线缆,影响正常通行。5月道路拓宽之后,市民出行畅通,街道形象提升了,挺好。

市民出行更方便

近年来,西安市将打通“断头路”作为市政建设工作的重点。

5月31日,随着车辆有序通过西安经九路下穿陇海铁路立交,困扰市民数十年的经九路终于贯通。

记者看到,隧道的脊背上承载着陇海铁路和华清西路两条交通主干线,双向六车道,隧道里灯光明亮,来往车辆各行其道,畅通无阻。

经九路陇海铁路立交的通车,标志着《西安市断头路打通工作实施方案(2019)》确定的58条断头路以及新增任务红庙坡断头路打通工作均全部完成。西安59条断头路打通工作实现阶段性任务清零。

“经九路是西安市中轴线以东区域增加的一条南北主干道,能很好地缓解未央路、东二环及太华路区域的交通压力,这让市民出行更顺畅。”出租车司机南郭旺说。

三府湾村居民张大爷介绍,隧道的原址是有300多户人家的三府湾村。隧道开通运行后,周围居民出行不再绕行旁边的桥梁隧道和东二环以及太华南路立交桥,随着139、191两路公交车贯穿隧道南北,周边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了。

近几年来,西安聚焦断头路打通这一重大民生、交通工程,不断 加大断 头路 打通力 度。2019年11月,新版《西安市断头路打通工作实施方案》印发,多个区县开发区也列出计划表,承诺将加快消灭断头路。

建强路(龙首北路—麟德一路)是大明宫遗址区2020年重点打通的“断头路”项目,打通后,极大地缓解未央路、龙首北路的交通压力,实现周边道路微循环,改善交通拥堵的现状。

富景园小区的张女士在二环北路东段附近上班,她说:“建强路打通以后,我上班路上可以节省20分钟。”

“我现在每天晚饭后都去大明宫遛弯,人行道材质还挺软,走着很舒服,很适合我们老年人。”联志小区的王大爷笑呵呵地说道。

开元路、芙蓉西路、桃园北路、航天北路、纬零街……随着各类“断头路”的打通 ,道路的通达性和路网的完整性让市民出行少了一些绕路,多了一些便利。

道路整洁市民赞

街巷亮堂了,墙面美观了,路面平整了……在西安,一个个匠心独具的设计,一条条风格迥异的背街小巷,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市民面前,成为古城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条冰窖巷整体拓宽到4米多 ,比以前 宽了一倍 都不止。”西安市莲湖区北院门街道冰窖巷的美发店老板窦先生说。

冰窖巷成“丁”字形,入口处由一块块“冰砖”砌成的墙面上,介绍了冰窖巷的来历。整条巷子的墙饰都与“冰”的主题相关。除了入口处用透明材质筑成的两扇“冰墙”外,两侧围墙的格栅,也按照冰裂纹进行了设计。

窦先生一家三代都住在冰窖巷附近。他告诉记者,过去的冰窖巷很窄、很黑,路面也坑坑洼洼的,现在巷子变宽了、绿了、亮了,巷子口还刷上了斑马线,这让老人在送孩子去上学的路上安全了许多。

另外一条背街小巷西北一路,经过改造后也有了巨变。漫步在西北一路,巷子被打扫得格外干净。翻修过的墙面装饰着西安城市老照片和人们熟悉的60、70年代的老物件。针对当地群众提出的休闲娱乐场地不足问题,街道因地制宜,利用街角空地修建了健身小广场。

“改造前,这条路就是烂泥路,整天乱哄哄的。现在好了,人行道、骑行道、车行道各是各的,还安上了各种便民设施。”今年67岁的孙师傅在这里住了20多年,家门口的变化让他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

雁塔区兴善寺南街平坦整洁、秋意浓浓,街头的小景、围墙上的壁画别具特色。在附近上班的李女士只要有空就会来兴善寺南街散步。“这里环境好又安静,我和同事们很喜欢来这条街。”李女士说:“和其他街道不同,这里文化内涵丰富,很符合我们西安的气质。”

兴善寺南街临近大兴善寺,与兴善寺西街相接,全长约280米,是西安的老街道,附近商业业态丰富,居民集中度高。住在附近的赵女士说:“经过改造,现在走在这条街道,感觉心情特别好,有朋友来也会觉得很有面子。”

“改造中,我们综合考虑兴善寺南街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未来将产生的商业价值,确定以善为念,以远山为墙,以流水为道,以莲为景,以木为林,以虫鸟为伴,穿插山水意境、远山宫闱、大唐遗趣、靖善坊志及禅心见性5个主题的设计思路。”雁塔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背街小巷改造中,许多像冰窖巷、西北一路、兴善寺南街这样的背街小巷,被设计得各有特色,巷子本身的功能性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2021年8月,在全市十大最美街巷评选活动中,冰窖巷、西北一路、信义巷、汇文路、柳衙巷、芸辉东路、红蕖路、皇城东路、兴善寺南街、枫叶南路获得全市“最美街巷”称号。

一条条有记忆、有故事、有味道的街巷,串联着百姓生活的满意与幸福,值得我们放慢脚步、细细品读。本报记者 苗莹 李江波 申美 黄鹏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