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区里的历史印记
随着城市发展和环保需要,建厂70多年,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毛巾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3511工厂,如今蝶变成为街区型文化创意中心、复合型社区商业中心。
漫步在叁五壹壹,这里不仅有时尚的咖啡、书店、展览、美食,也有充满浓郁市井气息的花鸟鱼虫市场,更有烙有历史印记的老物件。
记者驻足在一块水泥墙旁拍照片,叁五壹壹物业服务中心员工郝师傅热情地过来介绍,作为原3511工厂的职工,他对这里既熟悉又有感情。
郝师傅指着一面水泥墙说,“这是老厂大门里的照壁,原先上面有画,后来印写上这些字句。”岁月已将这块照壁侵蚀得斑驳陆离,上面红底白字印写着“希望在市场,生命在质量,管理上效益,富裕靠奋斗”四句口号,这也许是3511工厂的企业文化,也是企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真实写照。
在照壁的右前方,有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厂房,它与周围的高楼大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站在生产于1970年锈迹斑斑的纺织机器前,仰望着建于1989年高大耸立在原厂里的烟囱,见物思迁的郝师傅感慨万千:“听老厂长讲,工厂为完成生产任务,车间实行三班倒,而为生产提供服务的锅炉也跟着连轴转,在抗美援朝期间,厂里生产的毛巾源源不断地供应到前线,为赢得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身为老厂的一员我感到无比自豪。”
本报记者 申美 李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