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 ”7月9日,榆林神木人李鑫参加了碑林区市民中心集体入党宣誓仪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望着眼前的党旗,这一刻,他内心激动不已。
16岁那年,李鑫裹着一件军大衣,兜里揣着父母东拼西凑来的80元钱,只身一人踏上打工路。这是他第一次走出大山,临行前父亲交代了很多,说的最多的还是那句:“做事先做人,做人要感恩”。
李鑫的父亲是村主任,经常教育李鑫兄妹七个为人要忠厚,待人要真诚,面对困难要百折不挠,敢担当,讲奉献。受父亲影响,不管是面对初入大城市的艰辛,还是创业中的艰难,李鑫总是心怀感恩,勇往直前。
创业之初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但李鑫从未想过放弃,缺资金就四处筹钱,店面大到选址装修,小到选购器材每一个细节,他都亲力亲为,不懂管理他就四处请教外出学习,没客人,他就带领员工上街宣传,用心服务把客人当成朋友,真诚地从专业角度给客人提供建议,一步步打开市场,终于有了自己的美容美发会所。
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他积极加入文艺路街道的志愿者队伍,在战“疫”火线向社区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以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贡献了力量。经过党组织一年多的考察,他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李鑫心里,党员就是责任担当。今年春季,因新冠疫情反复,美容美发会所门可罗雀,员工业绩受到严重影响,店面经营出现亏损。但李鑫仍积极响应国家“稳就业”号召,拿出个人存款保障会所员工每月3500元的薪资发放,并在店内增设5个岗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党史学习教育让我知道,想做一名合格的党员,个人得失就不能放在前。”今年以来,李鑫参加了市、区、街道、社区组织党史学习教育活动20余次。李鑫化身为党史教育“宣传员”,每月在店内组织员工观看一部红色电影,每周例会组织大家学党史故事,分享学习心得。
一个人的进步,要有榜样的引领。今年5月,在碑林区总工会的组织下,他同26名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前往了丹凤县劳模疗休养基地,第一次走进全国劳模刘西有纪念馆,了解到刘西有用12把镢头战天斗地,带领乡亲们艰苦奋斗,建设村庄的动人事迹,内心深受震撼。“我也是名劳模,是个党员,和他一比,我为国家为群众做的还太少。”
回来后,李鑫把刘西有变成学习的目标,在工作和生活中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了。9月上旬,他在接到作为劳模代表观看第十四届全运会开幕式封闭隔离的消息后,剪刀包、吹风机、染发用品、喷壶围布,被一一装进他的工具箱。在隔离的15天里,李鑫搭建起迷你梳妆台,为200名劳模义务剪发、染发,最晚一次剪到了晚上11点多。工作人员劝他别太辛苦,他却说:“十四运会是举国大事,能参加开幕式是党和政府的信任,如果我辛苦点能让劳模们呈现更好的精神面貌,那很值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作为党员我就得跟着做,把力所能及的事多做一点,做好一点。”李鑫坚持每月两天在店里为老人和儿童义务理发。为家庭贫困的美发爱好者举办免费培训班。今年下半年,他与西安市少管所、西安市残疾人联合会的工作人员协商达成意向,为少管所青少年和有能力学习技术的残障人士进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早日实现参与社会生活。
“不管是作为一名党员劳模,还是一名新时代的农民工,我的体会是学习是汲取力量的源泉。”李鑫在党史学习中,最大的感受是共产党人时刻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自觉。本月14日李鑫在武汉参加了全国高级美发师二级资格证考试,为以后职业发展提升自我。他说:“国家要高质量发展,就需要高质量人才,我们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技能,才能在行业起到带头作用。”
本报记者 唐玉洁 见习记者 骆红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