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工会
劳动者
维权
视野
生活
文体/思考
服务+
劳动号
文体/思考
职工文学
读听看
时评
职工文学
深观察
[职工文学] 轻叩冬的门扉
发布时间:2024-11-20 11:19:21
阅读:3
季节更迭,秋的斑斓多姿似乎还在眼前,可冬的门扉就这样轻轻被风儿叩开了。 秋浓柿子红,霜降枝头白。其实,这是深秋为冬天到来而作的美好铺垫。草木凋零,寒风一日日冷冽,动物蛰伏,庄稼人也开始了一年中最闲散的日子。窗前品茗静读,我的思绪在一首首唐诗宋词中,跟随诗人的脚步去感悟千年前的初冬之美。 “十月江...
[职工文学] 从《工人文艺》到《劳动者报》
发布时间:2024-11-20 11:18:42
阅读:32
在报社工作期间,每谈起《劳动者报》,多数人只了解当下,很少关注起初过往。《劳动者报》从哪里来?经历了那些发展阶段?今年12月25日,是《劳动者报》的前身西安《工人文艺》创刊73周年的日子。在此,让我们一同梳理一下这份工人报刊的发展历程。 一、《劳动者报》从哪里来 《劳动者报》由西安市总工会主办,...
[职工文学] 方言里的故乡
发布时间:2024-11-20 11:17:25
阅读:21
在不少作家的写作里,方言成为他们文字流淌的不竭源泉。鲁迅的绍兴话,老舍的北京腔,莫言的山东话味道,贾平凹的陕西话特色,苏童的吴侬软语……在这些文学创作的语言大师里,读者通过深阅读抵达到他们可以清晰指认的故乡。 重庆作家强雯为故乡重庆的方言俚语专门写了一本书《重庆人绝不拉稀摆带》。外地人一听这书名蒙...
[职工文学] 笔意生动写山河
发布时间:2024-11-20 11:17:01
阅读:15
认识姚巨蓉已经10多年了。她留给我的突出印象,她身上有一股力量——那就是在艺术上永无止境的创新力和刻苦探索精神。 姚巨蓉肤白貌端,一双会说话的眼睛,炯炯有神,一身皮夹克,脚凳一双高腰黑色皮靴,走起路来格外精神。那一日,长安多位书画家,到她画室来学习观摩。只见她一手揣起硕大的调色盘,一手拿着大号斗笔...
[职工文学] 晒太阳
发布时间:2024-11-13 10:55:12
阅读:22
前几天,我在金汇港支流的某一处散步,河面游来一排鱼,它们游得很慢、很静、很柔。我想看看它们是什么鱼,闭眼又张眼,却见一道阳光正好铺在水面上,也照到了鱼的身上,我意识到:阳光的照耀,在某一时间,是有地段性的。我判定河里的鱼也是这个想法。此刻游来,应该就是奔着阳光的。我非常感动,因为我深知人类晒太阳也是...
[职工文学] 在府谷
发布时间:2024-11-13 10:54:49
阅读:21
到府谷快3个月,身处高原,才感受到什么是天高地阔。 因为气候干燥,府谷的天空总是瓦蓝瓦蓝的,地面上红褐色的砂岩,像粗豪的汉子裸露出坚硬的肌肤。大山褶皱里几户稀疏的人家,便是一个村落。相较西安,府谷真是地广人稀,一片苍茫大地。 我工作的单位离县城有三十公里,有一条公路相通,路窄坡陡弯多,平常难得去...
[职工文学] 远眺南山
发布时间:2024-11-13 10:53:52
阅读:11
在晴朗而寒冷的冬日里,我独自漫步于广袤无垠的旷野之中。天空如洗过的蓝瓷,几朵白云悠闲地游荡,阳光温暖而明媚。脚下是枯黄的草地,偶尔有几片落叶随风起舞,像是冬日里的孤独舞者。远处重叠连绵的群山在视野中缓缓展开,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与我遥相呼应,仿佛古老而沉默的守护者。 那些山,关中人亲切地称之为“南山...
[职工文学] 煮食的快乐
发布时间:2024-11-13 10:53:26
阅读:6
大自然最温柔多情,也最富有智慧。 秋日,天气既有晴空丽日的好日子,让农作物得以结籽成熟,又有秋雨淅沥的阴天气,让农人得以短暂休整,以饱满昂扬的姿态迎接接踵而至的紧张秋收。在阴雨连绵的日子里,农家最适合做的事就是煮一锅豆角红薯土豆之类。蒸汽弥漫时,香味氤氲中,家人围坐,分而食之,此情此景,其乐融融。...
[职工文学] 眼中人
发布时间:2024-11-13 10:51:45
阅读:3
新买了一个小小的半画幅网红卡片机,每天装在上衣口袋,街上时不时拍一拍,想着哪天可能就拍出了有分量的照片。可惜拍了一段时间,才发现这个卡片机其实相当鸡肋,不能远也不能近,好像偏偏就是要逼我跑到陌生人两米之内,然后咔嚓一声。 两米之内的街拍我是不敢的,怕突然冒犯到别人被一路追撵。我最多只敢在每天通勤的...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