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遭遇性骚扰 如何维权

浏览: 160

核心提示一

(1)及时取证,保留相关证据

(2)利用内部投诉机制及时投诉

(3)向妇联等社会维权机构投诉

(4)向公安机关报案

(5)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核心提示二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十一条、第十五条分别指出:“在劳动场所,用人单位应当预防和制止对女职工的性骚扰。”“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造成女职工损害的,依法给予赔偿;用人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1年,阿里巴巴“女员工被侵犯”事件引发网络舆情,8月9日凌晨,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在阿里内网公布了对该事件的阶段性内部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同城零售事业群总裁李永和和HRG徐昆引咎辞职;阿里巴巴首席人力资源官童文红记过处分;涉嫌男员工被辞退,永不录用,其是否存在违法行为,警方正在调查取证。

目前,该事件经山东省济南市有关司法部门调查、审查,现已尘埃落定,涉案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被治安拘留15日。

如果阿里巴巴对该女员工投诉置之不理,会引发哪些责任?民法典虽未明确规定企业对员工投诉性骚扰行为置之不理、不作为的责任,但《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十一条、第十五条分别指出:“在劳动场所,用人单位应当预防和制止对女职工的性骚扰。”“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造成女职工损害的,依法给予赔偿;用人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一典废九法,诸如合同法、物权法、婚姻法、继承法等九部法律均同时废止,内容包含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号称“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劳动关系主要受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调整,《民法典》的颁布对劳动者权益保护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第二款规定“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民法典》施行前,有关职场性骚扰的规定主要在《妇女权益保护法》及《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主要是规定用人单位在用工场所有预防和制止对女职工性骚扰的义务。

民法典关于性骚扰的规定虽未进一步明确企业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的具体要求和程序,但将保护范围从原来的女职工扩大到了全体职工,加强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那么,一旦遭到职场性骚扰,该如何维权?

(1)及时取证,保留相关证据

证据的固定保留对日后的投诉或者起诉都至关重要,证据的形式可以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任何形式,包括微信聊天记录、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形式。

(2)利用内部投诉机制及时投诉

遭受性骚扰后,可以及时将骚扰经过整理成书面材料,留下复印件,附上相关证据,向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工会(如果有)或者更高层次的领导投诉反映,要求给予骚扰者相应处罚,并将骚扰者调离本部门。

(3)向妇联等社会维权机构投诉

如果单位管理层对投诉置之不理,或者明显偏袒骚扰者,可以通过书面形式(附上证据复印件)向妇联、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法律援助中心等提出投诉,还可以向民间社团求助,获得支持,出面协调处理,或支持起诉。投诉时要留下书面记录,最好要求留下骚扰者一方的笔录。

(4)向公安机关报案

性骚扰属于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至少是构成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违法行为,可以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要求对骚扰者依法予以治安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要求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刑事立案侦查,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诉讼。

(5)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在掌握相关骚扰证据的前提下,向人民法院提起人身损害赔偿诉讼,要求骚扰者承担包括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包括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在内的相关民事法律责任。但需要注意诉讼时效,即起诉一定要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遭受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超过了一年的诉讼时效,你又没有中止、中断的法定情形,也就意味着丧失了法律意义上的胜诉权。 陕西丰瑞律师事务所 朱长江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