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皮影

来源:王士雄 浏览: 383

    看皮影,是我小时候的记忆,灯光、色彩、动作,光影里的故事是儿时的乐趣。时隔一甲子,小区物业请来了皮影表演,这回,我带着小外甥一起体味这民间戏曲的艺术瑰宝。

    盈盈明月,习习凉风。顺着布景的光,只见一位五十岁出头的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用五指灵活自如地把握三根杆,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方言唱述着故事。幕布上一曲曲浓厚皮影戏,呈现出“千古人物信指舞,满腹文章借口传”。

    一波三折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讲述了唐僧取经途中,光怪陆离,变化莫测,妖魔包藏祸心,变幻成娃娃、美女、老翁,孙悟空火眼金睛,迎头痛击白骨精的生动故事。瞧,唐僧骑着大白马,猴王晃动着金箍棒,一个窈窕淑女摆件映入眼帘:麻布后摆件上,孙悟空时而挥舞金棒,时而腾云驾雾;白骨精时而巧言令色,时而凶相毕露……麻布上的画面,枝附影从,争奇斗艳,引得大伙感叹点赞,更是引得儿童跃跃欲试。

    这天,皮影还演出了《武松打虎》《猪八戒背媳妇》《小羊过桥》《乌鸦与狐狸》等五部剧目,展示了生、旦、净、丑、男身、女身等各种分门行当,特别是神怪的形象,采用拟人的手法,将动物和人完美融合,创造出虾兵蟹将、牛头马面、妖魔鬼怪等形象。

    皮影是以兽皮做出人物和图形表演故事,借助灯光,在屏幕上的灯影戏或影子戏。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十年前,中国皮影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出于好奇,我与当天的表演者居家宏聊得投机,寻章摘句,他出身“皮影之家”,新中国成立之初,其父赴河北唐山拜师,选择了皮影艺术。三十年前,他继承父业,一直跟皮影打交道。他还向我透露了皮影制作的小知识:如影偶上身选用薄皮,适应转身动作;影偶上臂,要用软皮,便于动作灵活;影偶腿部则用厚皮,能够站立稳当。总之,皮影舞台布景至简,简明实用;人物情感至性,丰满立体。有时还能唱独角戏呢!

    入夜,久违的皮影,光影动、光彩秀,赢得台下阵阵掌声,我回味着故事,更从一张张儿童的笑脸中,寻找着皮影艺术的动力源和感染力。



0
@西安市民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