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为衣、金融为线、信仰为魂 引发追剧热潮的《追风者》做对了什么?

来源:据京报网 浏览: 4

    由王一博、李沁、王阳主演的《追风者》已经大结局,该剧凭借全程高能的剧情、热血饱满的人物,以及前所未有的金融视角,掀起了持续的收视热度。这部讲述红色金融家成长之路的剧集具有一般谍战剧中少见的故事格局:用小a人物的命运表现大时代的风云变幻,以主人公的信仰选择过程揭示历史选择的宏大命题,这部作品也为处于瓶颈期的谍战剧带来创作启示。

4 抱网.jpg用鲜为人知的金融战揭开历史

    《追风者》是今年荧屏播出的首部谍战大戏,但整个故事并不是靠谍战推动,剧中的谍战线没有强悬念、没有终极任务,故事开场所有人的身份都是明牌,谍战作为剧情副线更像是为整部剧披上的题材外衣。《追风者》的剧情脉络其实是鲜少被搬上荧屏、有一定历史真实基础的民国金融战故事,而整部戏真正的主线是信仰之路。

    电视剧开篇从“魏若来打工记”这样一个小切口进入,讲述受央行高级顾问沈图南赏识,出身贫寒、有着远大理想抱负的魏若来“鲤鱼跃龙门”成功入职央行。剧中,租界与华界泾渭分明,一边是上海滩各路神仙大佬的高端智斗,一边是弄堂老房子里人与人之间的质朴温情。每天上班,魏若来手持身份证明,穿行于两个世界之中。

    初看七宝街,会以为剧情细致描摹这个底层民众聚居的贫民区,只是为了以平民化视角展开故事,勾勒上世纪30年代上海的烟火人情,而看到剧集后面才明白,这是整部作品最大的伏笔。当故事推进至高潮,剧情以金融为线打通了两个原本互无交集的世界,所有线索在建设库券风潮这一个事件中爆发。

    一场库券爆雷,无数人倾家荡产,阿文跳楼,周姨疯了,与此对应的是虞世清、张鸣泉、康少捷以及幕后庄家“大姐”这些官僚买办,用“吸血”得来的不义之财纸醉金迷。《追风者》以金融交易所和七宝街作为取景框展现民众哀嚎遍野,真实呈现出金融和民生的关系,让观众看到了身居高位的国民党统治阶层如何通过金融手段,巧取豪夺上上下下各阶层的民众财富。

    魏若来看到,原本因“民心可用”发行的建设库券,被掌控经济命脉的权力变成满足私欲的工具,而被金融精英奉为生命的国家信誉已荡然无存。亲见金融战的激烈残酷与国民党内部的腐朽无能,让魏若来对自己的金融报国理想产生了怀疑。

4 抱网.jpg漫长个人成长印证历史选择的必然

    以往荧屏上的成长型的谍战剧主角,都是开局就旗帜鲜明地靠向共产党一边的革命者,或者在故事中局毅然踏上革命之路的进步青年,而魏若来完全不同于常规的谍战英雄人物设定,这个主角人物的成长轨迹具有一定被动性,甚至与《追风者》这个意气风发的剧名有些不搭。

    剧中的魏若来是金融天才,却对国家的政治前途有些茫然。直到身为地下党员的哥哥在临终前托付任务,魏若来才在亲情之下不得已卷入国共对抗。一方面他出于本心善良,为地下党保守了秘密,另一方面他又小心翼翼地避开主义之争的政治漩涡,试图置身事外。与中共地下党员沈近真一次次接触过程中,魏若来表现出了警惕、躲闪、犹疑。

    在亲情、师徒情等复杂情感立场的共同拉扯下,魏若来的信仰选择持中不定,像一枚竖立起的硬币,无法轻易倒向任何一面。历经侦缉队监牢内的严刑拷打和刑场上命悬一线的危急时刻,魏若来经受住了一次次试炼,但他在剧集的大部分篇幅中,依然与红色信仰保持着距离,即使冒死公布库券案真相被迫逃亡苏区,他仍旧没有立即走上革命道路。

    几乎没有一部谍战剧会如此铺垫主角人物漫长的信仰转变过程,而作品的高明之处也在于此:以魏若来这个见证者的客观视角带入,引领观众重返历史现场,来讲清历史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共产党,从而让整个故事在主题表达上更具说服力。

    剧中,从兴夏银行收购事件、通商主控权收回事件、关税改革事件、钨砂生意案,到黄包车夫罢工游行事件、淞沪抗战,以及让魏若来和沈图南爆发争执并走向决裂的假币案、库券风波……所有戏剧事件其实都有一个最终指向:让立志报国又被时代裹挟的魏若来,看清整个国家的真相。

    没有任何说教,《追风者》通过一起起金融战,把历史课本上的文字还原成生动的影视故事,普罗大众也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是阿文、周姨这些向往美好生活的百姓,正是这一张张曾经充满希望又走向绝望的面孔,击垮了魏若来最后的防线,促使他觉醒反杀。

    剧集尾声,在江西老家的魏若来亲身感受到“共产党和老百姓是一条心”。认真思考过后,魏若来终于想通“金融只是一个工具,放在坏人手里就是杀人的刀,放在好人手里是耕田的犁”,他重新燃起金融报国梦,决定去瑞金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时的魏若来眼里又有了光。

    在《追风者》的故事中,魏若来的信仰重建不是一蹴而就的,越是细致表现主人公从原有的信仰废墟中爬出来,认清历史潮流的漫长过程,就越符合人物审慎求真的性格特征,也就越能印证历史发展的必然。

4 抱网.jpg

“双雄叙事”信仰碰撞张力十足

    在这个关于信仰选择的问道故事中,魏若来还有两个对照人物:沈图南和林樵松。剧中有一幕:魏若来在淞沪警备司令部门口,遇到被作为“替罪羊”入狱的侦缉队队长林樵松,林樵松告诉他,自己以前也一样热血有正义感,他认为魏若来早晚也会变得和自己一样。这两个都有着报国志的青年人,最终一个选择了沉沦,一个走向光明成长为真正的革命者,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沈图南和魏若来的师徒深情则是《追风者》中最令人动容的人物关系,剧中“双雄叙事”的信仰碰撞也最为震撼人心。建设库券崩盘,魏若来看到金融风波下的民生疾苦,主张壮士断腕严查到底。对国民党抱有幻想的沈图南认为说出真相会激起民愤,这份“身不由己”与人物初登场时高高在上的铁血形象形成了巨大反差,沈图南有心报国无力回天,金融改革失败让他自己也成为了“背锅者”。

    在激烈的师徒冲突中,魏若来忍无可忍当场辞职,他形容“身上长了脓疮不剜掉会得败血症的”,进而质问自己曾经崇拜的沈图南:“您恪守本心了吗”“用谎言捍卫信誉吗?”当沈图南说出“留得青山在”,魏若来铿锵回击:“这青山有虎狼,会吞噬百姓的血肉,留它又有何用呢?我真的是以留在这座山中为耻!”这一刻,师徒之间此消彼长,信仰之战张力十足,整场戏台词精到、言浅意深。

    《追风者》具有一般谍战剧中少见的故事格局,这部作品也为处于瓶颈期的谍战剧创作带来诸多启示。首先,类型融合是谍战剧的创新途径,比如现代谍战剧《对手》中因为加入了中年危机的元素大获成功,年代谍战剧《隐秘而伟大》因为融合了“职场小白”的故事而让人耳目一新,《追风者》走金融谍战路线,更是独辟蹊径前所未见。其次,谍战剧对故事的要求高,但人物塑造也同样是根本,只要人物让观众相信了,再传奇的故事观众也可以代入,平民化视角和生活化表达可以成为塑造谍战人物的有效手段。这两年,不少谍战剧口碑不佳,多是因为只看重故事编织和叙事技巧,却在“道”的层面失去了打动人心的力量,而信仰之战的热血与感动始终是谍战剧的灵魂。 据京报网


0
@西安市民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