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到29日是“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
总觉得哪都不舒服 是怎么回事
6月23日到29日是“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银龄健康,从心启航”,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同时,也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夏天会增加
夏至时节,天气渐热,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增加,特别是老年人,请问有哪些早期信号需要格外警惕?生活方式上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面又该注意些什么?
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吉训明回答,进入夏天以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会增加,尤其是中老年人,要警惕以下的信号:一是脑部信号,要是突然出现头晕,出现言语不利索、听不懂,或者面门不对称、流口水、一侧肢体无力,或者偏侧麻木这些症状,说明有脑卒中的风险。
出现突然的胸闷、憋气,休息完以后还不能改善,或者是夜里突然憋醒,坐起来以后呼吸才顺畅,这些人其实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一旦出现这些问题,要及时就医,特别是脑血栓的病人,要及时接受溶栓治疗,这样可以减少或者避免残疾。
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吉训明提醒,夏季需特别注意防脱水。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若当天发现漏服且距离下次服药时间超过12小时,可立即补服;若次日才发现,则无需补服,只需按照正常时间服用当日剂量即可。糖尿病患者或血糖不稳定的病人,尽量选择蓝莓、苹果、樱桃等升糖相对较慢的水果。
在生活起居方面,在夏天,老年人要保持足够的睡眠,建议中午适当休息,时间不要太长,20分钟为宜。每天要保持适量运动,最好在早晚天气相对凉的时候。运动的形式以太极拳、八段锦这些比较舒缓的运动为宜,不要过度出汗,以微出汗为度,或者心率不要超过110次/分。
总觉得哪都不舒服
小心是抑郁
有些老年人总是觉得哪都不舒服,比如累、头晕、吃不下、睡不好,可医院检查又查不出问题,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研究员王华丽回答,这些其实是老人的一种抑郁的躯体化表现。有研究显示,有半数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到医院就诊的首次症状是因各种各样的身体不舒服去就诊的。尤其是在独居、丧偶,或者得了慢性病的时候,表现得身体不舒服会更为明显。所以这种情况下,特别容易导致识别困难、诊治延误。
在此提醒大家,抑郁症其实不是意志薄弱,也不是人们想象的只是表现为情绪不好,它其实可以表现为躯体的不舒服。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是可以评估、可以诊断也可以治疗的。如果家里遇到老人有各种各样的不舒服,建议在排除身体疾病之后,一定要关注他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他最近有没有一段时间表现得有些闷闷不乐,对事情兴趣不高。
还有的老人会有入睡困难,也有的人会表现为嗜睡、食欲不好、体重减轻等等。遇到这些问题,就应该及时去就诊,得到干预。
天气炎热,腹泻也高发。北京市疾控中心研究员杨鹏提示,如腹泻病情不重,一般通过调整饮食、休息或对症治疗即可改善;严重者,尤其出现脱水症状的,应及时就医。预防腹泻要避免喝生水,选用卫生合格的桶装水、瓶装水;注意食品卫生,生熟分开,少吃生冷食品,尤其要避免生吃螺类、贝类和螃蟹等,不要暴饮暴食;饭前便后要洗手,腹泻病人用过的器具应及时消毒。
老年人过度刷手机
会加重颈椎肩颈负担
现在很多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刷短视频打发时间、消解寂寞,有的甚至产生了依赖、成瘾,请问刷手机上瘾对老年人身心健康会有影响吗?
王华丽回答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用它来看短视频、刷短剧,也看一些资讯。这些数字工具的应用,本身在提升老年人生活便利性、丰富生活活动方面,发挥了很多积极的作用。但是要提醒大家,如果过度使用手机、过度沉迷于去看短视频类的内容,可能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会带来一定影响。
在身体方面,如果长期刷手机,盯着屏幕看,可能会造成眼肌疲劳,影响视力;也会加重颈椎、肩颈的负担。还有一些老年人会控制不住使用手机的行为,一旦看上视频了,就会影响他做饭、吃饭、休息,有的时候其实都已经很累了,也很难停下来。不刷手机,就会觉得特别烦躁,生活特别空虚,有时候还会影响他的情绪,还会影响他睡眠。如果出现这些现象,就要特别警惕,他可能已经出现了医学上所称的“行为成瘾”的特征。
当然,有的网络平台向老年人推送一些负面不良信息,造成老年人误判误解,这对他的身心健康会产生更不好的影响。所以建议老年人在使用手机的时候,内容上的选择要有所节制,也要加以辨别。家里人可以帮助老人设置一些提醒,关闭一些无关紧要的推送,可以帮助他厘清很多信息的正确性。
另外一方面,也要鼓励老人参与跟别人进行交流的活动,使他的生活节奏保持在一个健康的水平。如果明显出现了情绪的困扰或者心理烦躁,也不要太紧张,可以带他去精神科或心理科进行评估、咨询。
(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