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纳凉
周末,与好友相约到家附近的天台酒馆小聚。傍晚时分,阳光不再毒辣,热气渐渐消退,微凉的晚风吹来,顿感惬意无比。坐在天台上,俯瞰着城市的夜色,感受着晚风拂过脸庞,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涌上心头,我突然怀念起儿时夏夜在老家屋顶上的纳凉时光。
小时候住在乡下老家,每到夏夜,屋顶就成了纳凉避暑的好地方。早早吃过晚饭后,我们便卷上凉席,踩着梯子到屋顶纳凉去。此时,屋顶还残留着阳光炙烤的余温,光着脚踩上去,温温的,很舒服。屋顶上很开阔,一阵阵微风吹过,带来丝丝凉意。风一吹,一动不动的树叶突然苏醒过来,叶片相互摩挲,发出细碎的声响,像是一首舒缓的乡村民谣。屋顶后,邻居家的丝瓜藤悄悄爬了上来,几朵黄色的小花探出头,送来淡淡的清香。不远处几盏灯火零星亮起,与渐暗的天空相映成趣。不知何时,月亮已悄然爬上屋檐,皎洁的月光温柔地洒下,为屋顶镀上一层朦胧的银边,美丽极了。
我们将凉席铺展开来,躺下身,后脑勺枕着双臂,任目光游走于广阔的天幕。深蓝色的天空,广袤无垠,带给人无限的想象,也承载着儿时太多的梦想。那时,我和姐姐常常仰望夜空,诉说各自的梦想。姐姐想要考到大城市,当一名人民教师。我却对着夜空许愿,将来能当一名小卖部售货员,有吃不完的零食。
在屋顶纳凉,免不了会有蚊虫叮咬。才躺下一会,便有蚊虫嗡嗡地在耳边回旋,一看身上早已被叮了许多小红疙瘩。我和姐姐才不怕呢,会互相在对方被叮咬的小红疙瘩上,用指甲轻轻掐出一个“十”字的形状来止痒。忙完手里的活儿,母亲也来到屋顶,她拿来花露水,给我们轻轻涂抹在痛痒处,清清凉凉的感觉瞬间涌遍全身,花露水的芳香也弥漫开来。屋檐上挂着母亲自己编的艾草火绳,这是母亲的“驱蚊神器”,她将晒干的艾草火绳点燃,一缕缕青烟四起,散发出淡淡的艾草清香,蚊虫瞬间全都不见了。
在屋顶纳凉,最幸福的时光莫过于靠在母亲腿边,缠着她给我们讲故事。《哪吒闹海》《封神榜》《宝莲灯》等神话传说,母亲讲过无数遍,可我们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父亲有台老式收音机,是我们纳凉时的“忠实伙伴”,里面循环播放着《甜蜜蜜》《军港之夜》《追梦人》等歌曲。伴随着悠扬的旋律,我们学着母亲的样子,轻轻跟着哼唱,一家人的欢声笑语在屋顶上空飘荡。
夜渐渐深了,屋顶上静谧极了,只有风的低语,还有草丛中若隐若现的虫鸣。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犬吠,却又很快归于宁静。在这方小小的屋顶上,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没有了生活的琐碎,没有了学业的烦恼,只剩下单纯的快乐。“太晚了,快下来睡觉!”听到父亲在院里唤我们回屋休息,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屋顶。坐在城市的天台上,我闭上眼睛,任由思绪随风飘荡,儿时的一幕幕在眼前不停闪现。那时的快乐简单而纯粹,藏满了童年的欢声笑语,也承载着温暖的亲情故事。岁月匆匆流逝,许多记忆已渐渐模糊,但屋顶纳凉的惬意与美好,却始终深深烙印在心底,成为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