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话多或是焦虑
有个朋友跟我说:“我每次遇到事情,话就特别多,而且是那种控制不住想要说话的感觉,甚至说出来的话都不一定符合逻辑。有时不管身边的人在做什么,愿不愿意听我讲话,我都说个没完,就算意识到打扰到了别人,也控制不住想要继续说。”比如,他近期要换工作,逢人就说新工作怎么样、旧工作怎么样。
大家身边也可能有这样的人,遇到事就变得话多起来。他也不想把别人当情绪的垃圾桶,但就是控制不住一直想说话。这其实是焦虑的表现,并通过不停地说话来缓解焦虑。
焦虑是机体遇到事情后的一种正常情绪反应。除了遇事话多,焦虑还可能有以下表现:
情绪表现 紧张不安、过度担忧、恐惧。
生理表现 出汗、心跳加速、呼吸不畅、肌肉酸痛颤抖等。长期焦虑可能出现睡眠障碍、消化不良、头痛等问题。
认知表现 出现混乱的想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不断产生负面的想法等。
行为表现 坐立不安、逃避、急躁等,还可能出现饮酒、吸烟等行为。
适度焦虑是正常的。但如果焦虑情绪影响到自己或身边的人,就需要调节了。
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焦虑模式。觉察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焦虑,以及自己对事件的焦虑程度。如果发现自己比他人更容易焦虑,可以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寻找原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焦虑。不要和焦虑对抗,因为对抗会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层焦虑。把焦虑当作自己的一部分,面对和接纳自己的焦虑,是应对焦虑的第一步。
其次要处理引起焦虑的事件。焦虑往往是因为我们对事情没有头绪,不知道如何解决。因此,大家可以把注意力聚焦在引起焦虑的事件上,及时处理它,从源头解决问题。
最后可以使用一些缓解焦虑的小技巧。可以把焦虑的事件和想法写下来,或者选择一个信任的人,把焦虑倾诉出来,在写和倾诉的过程中,焦虑情绪得以表达,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焦虑的问题来源,进而更好地面对和解决问题。遇到焦虑的事可以尝试用积极的语言来鼓励自己,替代消极、焦虑的想法。可以尝试冥想、深呼吸、肌肉放松、瑜伽等方法进行放松训练,缓解身体的紧张。选择听音乐、散步、练字、看电影等,把注意力从焦虑的事上转移,在喜欢的事里体验愉悦、放松的感觉。如果焦虑对身心健康影响比较大,且无法调节,需要及时寻求专业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樊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