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 蝉

来源:李兴中 浏览: 3

    记得小时候,我和姐还有小弟带着罐头瓶,光着小脚丫子,穿过空阔的麦场去村子东边捉知了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大概是那时知了的栖息环境还不错,婆娑的洋槐和树干高大、枝叶繁茂的泡桐都成了它们的乐园。

    在我的记忆里,夏日的印象莫过于舒舒服服地躺在屋檐下,身子下面只铺一张小席,然后在知了清脆的鸣叫声中慵懒地睡去。等一觉醒来已是午后了,婆催促我们姐、弟三人吃饭,饭毕之后,我们又照例你追我赶地奔向村东,那里是一片绿荫如盖的桐树林。整个林子里长的都是上了年代的大桐树,周身需要两、三个人合抱在一起。一到午后,林子里无疑便成了天然的“凉吧”,孩子们徜徉其间,不用说是十分惬意的。不过比这更能打开我记忆之匣的要数在林子里捉知了的独得之乐了。

    我们仨在老桐树下静静地搜寻着,姐对我说,“轻些,别把知了吓坏了”。我看着她用指甲尖轻轻地将地面上的一条小缝一扣,小缝便神奇地越变越大,最后成了一个小洞,洞口和大拇指盖差不了多少。接下来的才真叫绝呢!姐找来一根小棍儿,试探着把棍子从洞口插下去,然后赶忙把手松开,小棍儿就在洞口微微晃动起来了。小弟兴奋地叫出声来,“知了,知了,知了在动!”姐顾不得骂他,连忙把小棍儿抽出来,这时棍子的那一头一只看起来很可怕的小虫已用它那一双大铁钳子般的前爪将小棍儿牢牢地抓紧了。我们高兴得直拍手,把这个小家伙放进随身带来的罐头瓶里,我开始关注这些提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生命了。当西天的云彩变得绯红的时候,小瓶里已挤满了知了,它们用粗笨的额头和令人生畏的利爪触动着瓶壁,相互之间发出“沙沙”的声响。而正在此刻,更多的知了才开始破土而出,有的拖着臃肿的身体趔趄地爬出洞口,有的钻进草丛,有的爬上大树。我静静地倾听着他们的窸窣声,这不是来自大地的声音又是什么呢?

    天色已黑沉沉的了,借着远处依稀的灯光尚且还辨得清树影,这些对于我们已足够了。孩子们沿着乡间小路摸索着向前走,路旁的树几乎是被我们一一清点过的。我们发现的悄悄向上爬动的知了被统统装进小瓶。一路上我们说着、笑着,体味着捉知了带来的快乐。等回到村口,爷、婆已在那里唤我们回去了。捉知了的时候,只顾留心了自己的小瓶和装知了的袋子,直到进了屋来到灯下,才看清楚了各自狼狈的样子。膀子让树枝划出了血道,衣服上也划开了口子。婆看了我们既觉着心疼,又为我们感到高兴。现在想来多半是因了我们执着的精神,况且这毕竟又是孩子们童年的乐事。就像他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外国人开办的“福音堂”里领纸娃娃时一样的开心。所以她和往常一样,把知了用清水洗净,再撒上一把盐。到了第二天一大早,爷把我们唤醒,起身还未坐定,就满眼惺忪地冲进厨房,这时我们面前已多了一盘被炸得油黄的美味佳肴。

    如今,空阔的麦场已被垫得老高,矗立在上面的是一座座高大的农舍,村东林子里的桐树也早已成了新舍屋脊上的檩条。一切都变了,岁月就是这样在我们不经意间悄悄地流走的。不知道姐和小弟是否还记得我们当年捉知了的情景,总之,我是不会忘的,它就像是入夏时的第一场好雨滋润着我的心田,满含着儿时的欢乐,无忧无虑,怎么能忘呢!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