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打毛栗

来源:李勤安 浏览: 2

  秋日的某天抄近道走山梁梁回单位,路边的草木不再碧绿,染了层厚重的秋色,山野有了几分萧瑟。到了一排营房后的小山包,一阵风吹过,一个圆球蹦蹦跳跳不偏不倚击中脚面,捡起来是个带壳的毛栗。四下打量,发现身后一棵牛腿粗的毛栗树。

  被橡子树包围的毛栗树枝杈稀疏,和几十米外那几棵核桃树一样细高,稀稀拉拉挂着能数得清的果实。正因如此,打这里经过十数次硬是不知道它的存在。

  一直认为毛栗比板栗营养丰富更加香甜。身边的美味自然不会放过,第二天提着竹竿说替大家搞点山货,便有几个闲人跟在后面瞧热闹。上树一阵摇晃抽打,毛栗纷纷坠地,围观者加油叫好。剩下枝头最高处的几颗够不着,溜下树心有不甘地向上张望。

  这时,一个经常到沟里放牛的小媳妇路过说要帮忙。不待我同意,她像猴子似的蹿上去。我是第一次见识山里女性爬树,比通信营那帮弟兄上电线杆利索得多。爬到最高处,人跟着树枝来回摆动,我的心不由得提到嗓子眼又不敢喊她下来。人家一点儿都不害怕,轻而易举地把有毛栗的树枝咔嚓折断。

  这次打的毛栗子不多,一个人分不到几颗,寻思着再采摘些品尝。恰好那一段时间比较忙,几天后想起晾晒在楼顶的劳动成果。外皮干瘪不说,表面都有一个小洞,掰开一颗,一条细白的虫子胡乱地扭动着。直到多年后,晓得毛栗花开时虫卵就在花蕊里安家落户,温度合适寄生的卵就变成了虫子,蛀空居住过的“家”。

  不久,在老乡那里了解到贮存毛栗子的方法:柳条筐里一层沙子一层剥壳的毛栗,最后沙子盖着加水保持湿度。在冰箱不普及的年代,毛栗可以放到过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得不佩服劳动人民的智慧。

  这次行动只是山中许多次收获野果的小插曲,十几天后到一个叫栗树沟的地方采摘则是少有的好收成。山坡上是成片的毛栗树,缀满疙里疙瘩的果实,只是比板栗稍小而已。

  同伴老张上树,我负责树下捡拾。他的基本功还在,找好落脚点,抱着树枝狠劲儿地摇。我躲在安全地方听着噼里啪啦坠地的声音欢喜异常,半青半黄的叶子悠闲飘落时又带着几分禅意。

  待毛栗雨下过一阵,老张在树上点根烟歇着,我过去先捡摔落地上四散的颗粒,随后是那些带壳的。草丛里、石缝中、小溪边捡这些浑身长刺的家伙,饶是戴着手套,一不留神就被扎伤。晚上回去,挑出十几个刺儿,半个月后被扎得最多的大拇指脱掉干痂变得光滑。

  捡得差不多了,他又摇,我再捡,两三个回合过去再换一棵树。也许我们的动静太大,引起松鼠的注意。一只松鼠探头探脑地观察着环境,趁机叼起一个栗子跑向巨石后面。那里有可能是它繁衍生息的家。秋天到了,松子、核桃等野果成熟了,松鼠们需要积攒过冬的食物了。这些原本是松鼠的储备,我们分明是在抢夺人家的口粮。半下午捡了一大堆,人累得不行,收兵回营。

  找个地方脱壳后,我背回半面粉袋子。单位里有消毒蒸箱,一部分蒸熟大家分享;剩余部分带回家,让家里人尝尝这来自大山的土特产……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